社山头文化遗址距今约有5000年,属典型台地遗址,面积约1.1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3.3米,分七层。1983年至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先后被3次发掘,共出土文物2000多件。其中,两只完整的钀,朝天式流口,空心肥袋足,饰有凸旋纹,流口由平而扁逐渐朝上捏成鸟喙形,是我国目前出土大完好的钀,也是我国古老的瓷,即由陶到瓷过渡时期的原始瓷。
这个遗址,圆形土墩,顶面平整,高出四周稻田4至4米,面积1.1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3.3米,分七层。第一层为耕土层;第二层为商周时期文化,距今2800年;第三层文化,距今约3500年;第四、第五层文化,距今约4000年前;第六、第七层文化,距今约5000年前。已出土的文物显示,社山头遗址文化遗存内涵充实,展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周先民定居延续的历史面貌和文化,中外考古学家曾多次到发掘现场考察,都赞叹不已。
1982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广丰县文物工作者叶百涛,从省考古培训班回来后,到广丰五都黄土山陶瓷厂走亲戚,看见被取来的瓷土中有石镞、陶鼎等物,便来到取土处社山头察看,采集了一些标本回县文馆所,并报告省文物局,这引起上级部门重视。
1983年冬,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文物工作队对蛇山头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试掘。1991年和1995年,厦门大学人类学系先后两次对社山头遗址进行发掘。这三次发掘,共布方24个,连同扩方,发掘面积770平方米,清理灰坑83个,房址22处,墓葬17座,共出土钀、纺轮等陶器,镞、锄等石器,针、锥等骨器,锛、璜等玉器等文物2000多件。其中,两只完整的钀,朝天式流口,空心肥袋足,饰有凸旋纹,流口由平而扁逐渐朝上捏成鸟喙形,其造型古朴、美观、实用,是我国目前出土大完好的钀,也我国古老的瓷(由陶到瓷过渡时期的原始瓷);还有一色泽鲜艳的桔红色彩陶。2006年厦门大学对遗址进行了第四次发掘,出土了卷沿深腹盆、敞口深腹外饰凸棱平底盆等大批文物。
社山头文化遗址保存完整,为先秦时期先民定居文化遗存。堆积序列清晰,对于研究江南远古、上古文明历史都有着重要历史科学价值。1982年发现后,先后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批新石器晚期原始先民使用的生产工具和器皿,其中两只钀是我国目前古老、完整的瓷,即由陶到瓷过渡时期的原始瓷,展示了我国原始工艺杰出的光彩。
在社山头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量的新石器时期谷壳、谷叶、稻杆及大量的石质农业生产工具等遗存物,还发现了纺轮和房址,可见社山头原始先民在新石器时期已从事原始农耕。从社山头遗址出土的纺轮和房址看,这里的原始先民学会了纺织,过着定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