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墓位于祠院中部,始建无确考,晋咸和五年(330年)墓前树有“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碑。后墓、碑具没于耕野。明崇祯五年(1632年),园丁掘井复得墓碑,遂恢复墓冢,并盖墓亭保护。现存墓冢坐北朝南,为方形仿汉砖石结构,墓基为青石砌成,基上由汉砖砌成阶梯形,最顶放一青石雕莲花台,墓四角各嵌入一青石雕羊头。墓后为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修建的享殿、过殿、厢房各三间。正殿塑医圣像,配祀药王孙思邈和神医华佗。
张仲景祠现已辟为南阳市张仲景博物馆。基本陈列为中国中医药史、仲景文化,年参观人数10多万人次。现收藏文物120余件、名家书画题词近300幅、碑拓40余幅、医药文献1万余册,其中东汉针灸穴位女陶人、晋咸和五年“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碑、《伤寒杂病论》第十二稿(白云阁藏)木刻板等均为珍品。
他的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将他推上了“医圣”的神坛。书中概括了中医望闻问切4种诊法,阴阳表里寒热虚实8纲辨证,是中医体系的精髓核心。方剂中君、臣、佐、使配伍严谨,加减变化奥妙精当,是临床的法典。我们今天熟知的膏丸散剂汤栓等等这些剂型,都是张仲景的原创。
张仲景的墓前有拜殿,后有墓亭,前后牵连成一体。拜殿里,上下左右挂满了楹联和匾额。正中有清顺治13年重修墓所立的墓碑,碑的后面就是四角镶嵌羊头,石基砖顶的正方形墓。墓后就是四合院形式的医圣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