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济桥是一座单孔双敞肩式石拱桥,在结构设计上与安济桥(赵州桥)大致相同,在建筑规模上略小于安济桥(赵州桥),全部由青石砌筑砌成。在其主拱券两端券肋到桥面之间各设有两个并列小拱券。
弘济桥东西长48.9米,宽6.82米,主拱券净跨为31.88米,弧矢为6.02米(主拱券顶到两券脚之间连线的垂直距离)。两端的小券跨径,一为3.5米,弧失1.6米,另一为1.9米,弧失为1.05米。靠近桥堍的边券跨度为3.8米,高为2.85米。主拱券由18道单券纵向排列砌筑的,每道单券平均使用33~34块券石,共用券石600余块,券石之间用0.37米至0.43米铁束腰相连结。弘济桥两侧边券拱背都是用出檐钩联石铺墁,相邻的桥面石纵横之间用铁束腰镶嵌相连,纵横缝隙用江米浆拌合的灰土进行了填灌。在主拱券拱背还安装了两根隐蔽的大铁梁,把18道单券紧紧地锔在一起。
弘济桥主拱券每道单券券石都是榫卯串联交接,石构件的这种用法实际上是采用了古代马车木轮的制作原理,其优点是整体性、稳固性和抗震性能加强。
弘济桥两侧边券拱背都是用出檐钩联石铺墁的。这种作法,不但造型美观,更主要的是钩联石把两侧边券紧紧地拢住,减少了边券外倾的可能性,增强了主拱券的整体性和稳固性。在修建时,每砌好一道单券,再砌另一道,单券彼此都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结构的石拱桥突出的优点是:当其中一块或几块券石出现间碎裂时,只能对所在的单券构成影响,但不会对相邻的其它单券构成大的威胁。
弘济桥采用主拱券双敞肩的桥梁设计,既保证了航运的通畅,又达到了河水上涨时可以分流的目的,同时减轻了桥的重量节省了石料,也是出于美观的考虑。为适应通大船的需要,加上弘济桥两侧的地势较洼,弘济桥的失跨比是1∶5.3(安济桥的失跨比是1∶5.1)。
弘济桥外边券均有精美的浮雕,其中有飞龙、凤、二龙戏珠、奔马、怪兽等,券顶两侧各雕有一吸水兽。两端四小券外侧雕有龙、缠枝花等。桥面现存栏板内侧雕有虎、鹿、麒麟、花饰及民间典故等图案。
开放时间:8:30~17:30
门票价格:30元(单独购买)
交通信息:从邯郸火车站乘坐605路(火车站~广府城)公交车,票价约5元,车程大约1小时;到广府城后乘坐出租车或步行前往(约2.5千米)。
弘济桥建于何时无可考,明万历十年(1582年)重修。
明国二十八年~民国三十二年(1939年~1943年),弘济桥被侵华日军盘据,日军断绝了桥的通行,并挖开西侧部分桥体在桥上构筑了碉堡。同时还把两端小拱券改造成关押抗日工作者的监狱。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春至道光十三年(1833年)三月,弘济桥修缮。
20世纪50年代,弘济桥被发现主拱券下沉外倾的问题。
1966年3月,邢台大地震使弘济桥主拱券下沉外倾日渐严重。
1985年,河北省省文物局曾派人调查弘济桥,当时测量主拱券下沉尺寸是14厘米,引起各部门重视。
1992年,文物部门制定经济方案时,弘济桥主拱券下沉已达30余厘米。
1992年~1993年,河北省古建筑研究所受省文物局委托,承担并完成了弘济桥的勘测与修缮施工任务。
2006年5月25日,弘济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弘济桥不但在结构设计上有独特的创新之处,就其雕刻而言,也可以说是一座大型的艺术珍品。弘济桥是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古代桥梁,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