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由来
后因河底淤滞,高于莽牛河,原闸作用遂废。后于乾隆三年(1738)移建减水石坝于今之位置,其名仍沿用旧称。永定河水性湍悍,挟沙而行,沙淤河高,河高坝下,故必数年一小修,其间乾隆三十八年(1773)、道光四年(1824)、同治十一年(1872)均为大修。唯宣统元年(1909)之重建的金门闸,是废草闸而建石坝之一百七十年后,又复还其闸,并保存至今。
规模及价值
金门闸共计十五空,南北长100.6米。1937年,改南端两空为铁闸门,作农田浇灌之用,其余各空均废。
此闸在古代为保卫永定河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曾发挥过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古代水利工程技术人员聪明智慧的结晶。如今闸虽废但旧迹犹存,其宏伟之气势,建造之精良足以体现出它的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闸之南坝台有清乾隆题诗碑及乾隆《金门闸浚淤碑》、道光《上谕》碑、同治《重修金门闸减水石坝记》、宣统元年《重建金门闸记》碑各一通。
2006年05月25日,金门闸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