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贺古城,包括四个城址。大鸭村城址建于西汉早期,长方形,版筑土城垣,南垣中部有缺口为城门,东、西垣外有宽10米、深2米的护城壕。洲尾坡址是西汉晚期县坡新址,现四周残存版筑土城垣,纵横约1000米。河西城址是东汉时由洲尾迁于此的新县城址,略呈长方形,版筑夯土墙,残高3—6米,宽23—25米,东、南、西垣分别长840、879、569米,北垣西段已毁,东段残存280米,城外有东汉护城河,五代时将西、北城墙内缩90余米,重新夯筑土城墙630米,南宋时包砌青。在宋代临贺城又称主城,利用东汉、五代城垣,用青砖包砌,城上筑城垛,四面辟门并建敌楼,周围开护城河,元、明、清沿用宋临贺城。清同治、光绪年间(公元1862—1908年)和民国初均有修葺。清中叶以后形成河东故城,内有石板街、民居街巷及粤东会馆、文庙、魁星楼、八圣庙、观音楼等。城址历史脉络清晰,文物遗存丰富,城郭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与科学价值。
2001年06月25日,临贺故城作为汉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