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主要遗存在白杨河西岸,构筑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断崖立面上凿出窟体后,再用土坯砌筑,并在窟前接砌前室;二是利用断崖直接开凿成窟;三是在与断崖相接的台面上用土坯砌建成窟。此三种建窟形式,与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大同小异。洞窟的平面大致有两类,以长方形居多,方形次之。有单窟,也有两窟和三窟相连。内壁均抹草泥,现依稀可见彩色壁画。
寺院主要遗存在白杨河西岸,主体建筑残高15米,墙厚1米,分前后两室,以甬道相连,主室居后,东西深8.3米,南北阔8.7米,顶为穹隆形,内残存一坐佛,高8.2米。前室东西深9.8米,南北阔11.6米。坐佛后墙的南面有一小型穹隆顶建筑,顶已坍塌,通高3.5米,长3.1米,宽2.81米,墙厚0.60米。三面壁上均有小佛龛,旁边原有壁画。其周围还有房屋遗迹11间,残墙最高处为3.5米,墙厚0.45~3.5米。另外还有一直径为3米的中心柱式洞窟。距此主体建筑南行百米有一佛塔残迹,上小下大,残高4.5米,长3.4米,宽2米,内为穹隆顶,高2.7米。塔外尚残存一方形土墩,长2.2米,高2.5米。距主体建筑北部亦有一组石窟,其中在一单窟的甬道中,发现面积不到2平方米的壁画,白底红绿彩,因年代久远已氧化成暗红色,图案系小千佛,佛光已成为黑色。
朝拜、考古、摄影。
游客可乘到景区的旅游专线车前往。也可坐出租车前往。
可以借宿在当地村民的家中,也可以住在当地旅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