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墓是古代墓葬的构造形式之一,是在石崖上凿洞穴为墓室,以石棺椁为葬具,属于一种厚葬之墓。东汉,四川经济发展,崖墓一度流行。合江因汉符长 姜诗的孝迹和大孝女先络的孝行影响,加之蜀汉符节令孟光鼓励发展农业,兴修水利,邑地一时成为富庶之区,因而厚葬之风盛行,崖墓遍及全邑。
遗址规模
合江崖墓群形制独特,主要为横穴式小墓室,冲击式顿钻法建造。分布密集,状如蜂房,保存较完整。一般由墓道、墓门、墓室、壁龛组成,少数墓室内有灶台、石塌。以单室为主。结构简单,室内无雕刻,有少数墓墓门外壁刻有岩画。葬具有木棺、陶棺、石棺、石函等。合江崖墓群有12个点,分布在全县12个乡镇。
合江汉代崖墓,数量众多,以福宝高村崖墓群规模最大。高村崖墓群位于福宝镇高村五队鲤鱼溪东岸长秧田侧面崖壁,有左、中、右三组共54窟。中组有两窟崖 墓的侧面,有汉阙和鱼、牛等线刻。这54窟崖墓是现在地面可见的崖墓,专家考证认为,崖墓所在的鲤鱼溪山崖经过近2000年的地质变化,山崖顶部的泥石因 滑坡和雨水冲刷下移,沿崖壁抬升了山崖坡地,部分崖墓已经掩埋在坡地下,如将坡地往下挖,会发现山崖中壁、下壁的崖墓。
文物遗存
合江崖墓群出土所收藏具有代表性的32具陈列于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内,还有近百具散存于未发掘的崖墓内。随葬品有陶俑、陶器、陶畜禽、石俑、石马等。其模型明器摇钱树座数量多品质精,川南特色鲜明。特别是秘戏陶俑和碓房交欢灰陶俑为国内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