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华座落在子午岭南端的山谷中,北依陕北黄土高原,南临八百里秦川。子午岭纵贯陕北和陇东之间,南起陕西铜川、耀县、淳化、旬邑诸市县,北至昊旗、志丹两县,南北透巡起伏千里。山岭东、西两麓分别为洛河与径河,这两条河流虽无航运之利,但河谷两岸地势比较平坦,农耕发达,自古以来就是关中北通侠北,西至甘肃、宁夏的交通要道。子午岭山巅更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秦始皇时修筑了“直道”,由当时的云阳县甘泉山直达九原郡(云阳县在今陕西淳化县北,九原郡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玉华正位于上述三条交通要道的咽喉要冲,在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玉华宫始建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五月,原名“仁智宫”。建筑范围仅限于当时的凤凰谷②。唐太宗时在原仁智宫的基址上,继续大兴土木,“匠人以为层声峻谷,元览遐长,于是疏泉抗殿,包山通苑”⑧,经过一番扩建和重建,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建成规模宏伟,“初有九殿五门”的宫殿建筑群,改名“玉华宫”④。其范围除凤凰谷外,又包括了珊瑚谷、兰芝谷等地。
玉华宫建成后,唐太宗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二月前往巡游,并作玉华宫铭,还令皇太子李治奉和。同年五月,令方士那罗迩娑婆在此造“延年”之药。六至八月,唐太宗曾在玉华殿召见玄奘,询问译经情况,又令上官仪宣读“大唐三藏圣教序”,借以宣扬佛教。”
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改宫为寺,称“玉华寺”。显庆四年(659年)十月,玄奘由长安慈恩寺移居玉华寺翻译佛经。玄奘对玉华寺环境十分赞赏,曾对僧众说:“向在京师,诸缘牵乱,岂有了时,今得终讫。”
其后玉华宫逐渐衰微,到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5年)这里已成为废墟。杜甫诗句“溪回松风长,苍鼠窜古瓦,不知何王殿,遗构绝壁下。阴房鬼火青,坏道哀湍泻,万籁真笙芋,秋色正潇洒。美人为黄土,况乃粉黛假,当时侍金吾,故物独石马。忧来藉草坐,浩歌泪盈把,冉冉征途间,谁是年长者”,反映了宫殿废弃后的荒凉景象。
20世纪70年代,经过调查,初步确认了玉华宫位于陕西省铜川市玉华村及周围田野和山谷间,东西长约4000米,南北宽约200-300米。分为中、东、西、北四区。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