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其侄李过返乡于大顺永昌二年(公元1644年)将原马鞍山真武庙改扩建为行宫,并将马鞍山改为盘龙山。据米脂县志载,李自成曾两次返里,在此居住。
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2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6年)两次重修真武庙。
新中国成立后,行宫的建筑、文物受到的国家的重视和保护,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行宫占地3333平方米,建筑面积1740平方米,主要建筑由乐楼、梅花亭、捧圣楼、二天门、揽胜楼(后改为玉皇阁)、启祥殿(正殿)、兆庆宫(寝殿)七大部分组成。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分台而筑,分布二三个台地上,因年久失修,各建筑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残损,加之环境、地形的变迁,二、三级台地石档土墙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石墙开裂,使上部建筑出现不同程度的墙体裂缝,整体倾斜,各单体建筑保存状况附后。
盘龙山古建筑群是一处建于明末,保存完整,颇具影响的古建筑群,在选址、规划上强调“气势”,通过山势起伏来布置建筑,层层递进,以表现其威严。行宫布局严谨,排列变化有序,玲珑的山、陡立的石阶、巍峨的殿堂,颇为壮观雄伟。从乐楼顺坡而上,过梅花亭、捧圣楼至石牌坊,二天门台阶高耸,庄重威严;登上台地,玉皇阁巧夺天工,凌空峙立,后出厦,登阶穿洞至宫院内,对面牌楼相迎,瑰丽无比;富丽堂皇的启祥殿气势雄伟,兆庆宫尉为壮观,钟鼓二楼等建筑错落有致,廊配殿将其主体建筑巧妙地连为一体。
行宫简介
行宫大型建筑结合地形顺应山势,采用曲折的轴线,统一连贯的艺术构思,将一些相距较远的建筑物按轴线对应关系进行安排,结合地形、地貌、建筑体量等方面,创造出多种配制方案,多种手法并用,或与体量均衡式布局并用,虽有成法,而无定式。
行宫建筑体量均不大,但其建筑技艺同超,或玲珑典雅,或庄重威严。乐楼的设计,更是匠心独具,为使其音响效果达到最佳,建造时将数十口瓷缸埋置于地下,具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奇效。
盘龙山古建筑群是陕西保存的一组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与民末农民起久领袖闯王李自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