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大庙位于黎城县东阳关镇长宁村中,两进院布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 1519 平方米,建筑面积730.91平方米。大庙创建年代不详。据《黎城县志》记载“在县东北二十余里长垣村,庙侧有井泉,其水清澈,遇旱取水,祈祷则雨,前代士人因立庙祀之。宋崇宁四年(1105)诏封灵应侯,赐‘惠应’,皆非正礼。元至正十七年(1280)重修。国朝洪武三年(1370)改称‘灵源圣井之神’,有司岁以春秋仲月上旬择日致祭。”“在长宁村,祠内有元学士连綮,进士江受益,国朝礼工部甲黄石刻诗。”“一泓深水出泉中,弭旱能侔造化功。万户烟村多永赖,神明自古与通天。”由此可见,长宁大庙创建年代不晚于宋代,且历年对庙宇都有修葺。
长宁大庙现存建筑有砖砌照壁、山门(倒座戏楼),献殿、正殿、寝宫;东西两侧有山门东西耳房、东西廊房、西配殿及西耳殿、寝宫西耳房等。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长宁大庙正在进行全面修缮保护中。
山门的建筑结构保留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晋东南地区的建筑风格,坐北朝南,是一座由一层为山门,二层为戏台(倒座)组合成的硬山楼阁式建筑。
正殿主体构架属元代建筑,建于青石砌筑的台基之上,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琉璃脊饰,四椽栿对前乳栿,通檐用四柱,梁架用自然弯曲木材,结构古拙;前檐柱头斗栱五铺作双下昂,如意形耍头;补间铺作为枋上隐刻。
长宁大庙是一座集元、明、清等几个不同历史时期建筑信息的综合体,保存了传统建筑发展演变的重要历史信息。布局结构、建筑手段体现出浓厚传统礼制建筑的特点。建筑雕刻、碑刻、彩绘以及环境特色,生动地反映出古代木刻、石雕、书法、绘画、造园等方面的艺术特色,是古代府邸建筑和祠庙建筑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