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庄遗址位于山西绛县横水镇周家庄、崔村之间,地处紫金山之阳,向南地势缓降,俯瞰涑水河谷地,对岸又有中条山为其屏障,襟山带水,气势磅礴。遗址总面积约500万平方米,是一处以龙山时代遗存为主(分布面积约450万平方米),兼有仰韶、庙底沟二期、二里头、二里岗、东周等时期遗存的大型遗址。2007年以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田野考古研究中心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开始对周家庄遗址进行正式发掘,业已取得较为丰厚的学术成果。2011年春季,我们在以往认识的基础上,选定位于遗址中心偏东的一块龙山时代墓地进行了大规模发掘,现将具体收获简报如下。
本次发掘自3月中旬至5月底,历时近两个半月,共布设规格为10米×10米的探方11个,发掘面积近1100平方米(图一)。从时代来看,本年度发掘所获主要以龙山时期遗存为主,另有部分东周时期遗存。
东周遗存的具体时代多为战国,仅见少量春秋晚期遗存。遗迹种类以灰坑、房址、瓮棺葬为主。灰坑包括袋形坑、锅底状灰坑、不规则形灰坑等种类;房址仅残存白灰面;瓮棺葬与典型晋文化者无异。出土许多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其总体文化面貌与侯马铸铜遗址所见者较为相似。
本年度发现的龙山期遗迹包括壕沟、房址、陶窑、灰坑、墓葬等。一条宽约10米左右的壕沟为埋藏在底部的年代早的遗迹,其长度、走向还有待于进一步探明。壕沟废弃、填充之后,其上面及周围分布着众多的陶窑、房子和各种灰坑。其中陶窑共发现5座,散布在发掘区的不同方位,周围有一些规模较大的灰坑,推测为与其相关的取土坑。房址共发现10座,分布并不很集中,均为面积不过10平方米左右的小型房子,有地穴与半地穴两种,其中地穴式房址的年代较早;这两种房址都铺设有光滑平整的白灰地面。灰坑种类较为丰富,包括袋形、直壁、锅底状灰坑及不规则形灰坑等,其功用除作为取土坑外,还有窖穴、生活垃圾坑等。
周家庄遗址位于山西绛县横水镇周家庄、崔村之间,地处紫金山之阳,向南地势缓降,俯瞰涑水河谷地,对岸又有中条山为其屏障,襟山带水,气势磅礴。遗址总面积约500万平方米,是一处以龙山时代遗存为主(分布面积约450万平方米),兼有仰韶、庙底沟二期、二里头、二里岗、东周等时期遗存的大型遗址。2007年以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田野考古研究中心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开始对周家庄遗址进行正式发掘,业已取得较为丰厚的学术成果。2011年春季,我们在以往认识的基础上,选定位于遗址中心偏东的一块龙山时代墓地进行了大规模发掘,现将具体收获简报如下。
本次发掘自3月中旬至5月底,历时近两个半月,共布设规格为10米×10米的探方11个,发掘面积近1100平方米(图一)。从时代来看,本年度发掘所获主要以龙山时期遗存为主,另有部分东周时期遗存。
东周遗存的具体时代多为战国,仅见少量春秋晚期遗存。遗迹种类以灰坑、房址、瓮棺葬为主。灰坑包括袋形坑、锅底状灰坑、不规则形灰坑等种类;房址仅残存白灰面;瓮棺葬与典型晋文化者无异。出土许多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其总体文化面貌与侯马铸铜遗址所见者较为相似。
本年度发现的龙山期遗迹包括壕沟、房址、陶窑、灰坑、墓葬等。一条宽约10米左右的壕沟为埋藏在底部的年代早的遗迹,其长度、走向还有待于进一步探明。壕沟废弃、填充之后,其上面及周围分布着众多的陶窑、房子和各种灰坑。其中陶窑共发现5座,散布在发掘区的不同方位,周围有一些规模较大的灰坑,推测为与其相关的取土坑。房址共发现10座,分布并不很集中,均为面积不过10平方米左右的小型房子,有地穴与半地穴两种,其中地穴式房址的年代较早;这两种房址都铺设有光滑平整的白灰地面。灰坑种类较为丰富,包括袋形、直壁、锅底状灰坑及不规则形灰坑等,其功用除作为取土坑外,还有窖穴、生活垃圾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