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龙岩寺位于陵川县梁泉村,原名龙泉寺,创建于唐总章二年(669年)。金天会七年(1129年)重修过殿,并奉敕将原寺名改为龙岩寺。为金、明时期建筑。寺有前后两院,主要建筑有过殿、正殿、配殿、廊庑等30余间。过殿位于前院中轴线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灰布瓦。两山墙内壁有壁画,外镶有金大定三年《龙岩寺记》石碑一通。正殿在后院,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平面长方形,单檐悬山顶。正殿和寺内其他建筑为明代建筑。下院的过殿建在五层砌筑的青石台基上,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式屋顶,铺以灰色筒板瓦,屋脊为陶灰a色飞龙装饰,两边龙吻对峙。过殿前檐用四柱顶撑,柱头有卷刹,施补间斗拱,昂为琴面式,斗拱用材硕大,是典型的金代建筑手法。
寺院建设
寺有前后两院,主要建筑有过殿、正殿、配殿、廊庑等30余间。过殿位于前院中轴线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灰布瓦。两山墙内壁有壁画,外镶有金大定三年《龙岩寺记》石碑一通。正殿在后院,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平面长方形,单檐悬山顶。正殿和寺内其他建筑为明代建筑。
房屋状况
下院的过殿建在五层砌筑的青石台基上,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式屋顶,铺以灰色筒板瓦,屋脊为陶灰色飞龙装饰,两边龙吻对峙。过殿前檐用四柱顶撑,柱头有卷刹,施补间斗拱,昂为琴面式,斗拱用材硕大,是典型的金代建筑手法。
上院建于七层高的青石台基上,拾级而上,其正北为后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殿檐由四石柱支撑,檐下设殿廊。屋顶为单檐悬山式,斗拱为五铺作。大殿两侧各有配殿三间,为元、明时期的建筑风格。后殿两侧存有二通完好的碑碣,一是金大定三年(1163年),由本县平城人贞元年间进士赵安时撰写的《龙岩寺记》;一是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由当地乡贡常谦撰写的《新建龙岩寺法堂记》。这两通碑上面真实地记录了该寺的创建过程和历史。
布局
龙岩寺有前后两院,主要建筑有过殿、正殿、配殿、廊庑等30余间。过殿位于前院中轴线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单檐歌山顶,灰布瓦。两山墙内壁有壁画,外镶有金大定三年《龙岩寺记》石碑一通。正殿在后院,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平面长方形,单檐悬山顶。正殿和寺内其他建筑为明代建筑。龙岩寺具有较高的建筑历史价值。寺筑于天然岩洞--龙牙岩洞中,故又名“龙牙寺”。相传为明万历初年,由一高僧所建。距今已有400年。岩洞高约12米,宽约20余米,深达50米。走进岩洞,迎面是佛殿。中间塑有“三宝大佛”及诸佛像;两边岩壁,依高低之状,塑观音行天及十八罗汉,神情各异,栩栩如生。龙牙岩洞顶、洞壁由石灰岩冲刷自然形成的景物甚多:有观音坐莲、金猴凌空、仙人出洞、鹦鹉含花、石柳垂丝、乳泉长滴等天然雕塑奇观。尤为奇特的是“天窗高照”:阳光从洞顶一个小洞穿进,洞外的蓝天彩云、绿树花影历历在目。但是,不管洞外斗雨倾盆,却是滴水不入洞中,此中奥秘,耐人寻思。上院建于七层高的青石台基上,拾级而上,其正北为后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殿檐由四石柱支撑,檐下设殿廊。屋顶为单檐悬山式,斗拱为五铺作。大殿两侧各有配殿三间,为元、明时期的建筑风格。后殿两侧存有二通完好的碑碣,一是金大定三年(1163年),由本县平城人贞元年间进士赵安时撰写的《龙岩寺记》;一是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由当地乡贡常谦撰写的《新建龙岩寺法堂记》。这两通碑上面真实地记录了该寺的创建过程和历史。
地理位置
龙岩寺寺原属苍岩山福庆寺一部分,相传为隋炀帝长女南阳公主出家修行之地。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真宗救踢“福庆寺”。到1244年前,住持僧众全系五台山华严宗。1244年,临济禅师担任住持,即改为临济宗。龙岩寺所处之地为九龙(山脉)环抱,原名九龙口,山势奇特,地形幽美。龙岩寺内的三官庙、朝阳洞是原福庆寺的两个景点,“三官庙”相传南阳公主出家到了苍岩山感动了天地水三官,所以帮助南阳公主修成正果,南阳公主为报三官之德,封三官收苍岩山第一道香火,朝阳洞是南阳公主每年三月三宴请各路神仙的地方。两处香火一直极盛。
龙岩寺记
摩腾入汉,梦符明帝之虚,僧会归矣。瑞应如来之迹,事盖闻于西域,化乃显于东土。由是释教大扬,精蓝肇建,爰作归依之地,斯为清净之门。兹者,古寺其来久矣。尚有碑刻事迹宛然,更大齐而莲宫再立,历有唐而石像新镌。干戈之后年代绵远,难以备载。有故乡录翁秦孝劼,率众而修饰之。迨皇开基,修文偃武。海宇讴歌,因此而响善之徒滔滔皆是。众议欲建大殿,以遗址狭隘,艰于修完;下有桑田,昔为吾家祖业,至天会九年辛亥,先祖父赵卿暨叔礼,施为金田,继而我先人慨然而为首,并维那常佑等十有二人,鸠工衰旅,协力同心,伐木疏左右之林,运土塞往来之路。乃命公输设矩,匠石挥斤,椓闻橐橐之声,筑有登登之喜。不逾于岁已,即其功。势极翚飞,威加壮丽。越甲寅,庆其成。方今真主题期,尊崇释道,乃敇天下郡邑无名额寺院宫观,许令请买。先人闻之忻然,乃告于众曰: 『 昔者,伊予祖先,严饰圣像,迄今方隆,虽历五年而愈久,徒没世以无名,则为子孙者宜乎?继志而述事,可不润色以成其胜果哉?遂请虚泉口圣感院僧普懿。师俗姓秦氏,乃本村秦范之子,自舍俗弃家落发之后,经论明悟,才识高远,善诱化人,其法界之杰出也。方议豕买,先人不幸至于大故,未满斯愿,师怅恨不已。发以诚心,得故乡录翁常克之子常谨,公且卑辞谦让,以不获。固拒乃慰,其勤请复,以师为化缘,首纠众善友,得维那二十有八人。众议佥同,请吉祥北院僧惠通为副院,及本郡洪福院沙门僧智远住持是寺。同共化人无不喜舍,咸乐其训。及自来居民有徒于异乡者,率皆惠然而来,为之题疏。去岁飞蝗入境,伤害田稚,秋不获者太半,兼运司预借三季租税,咸赴陕西以输军粮,往复区区三千五百余里。比年不登,米硕五千,黎民屡困于饥寒,救死不瞻,兹惟艰哉。则人皆鼓舞,欣拤不以岁俭官输为辞。至癸未首春,会擅越百余人鸠钱三十万,无一家之或缺,致使官中加以形罚则不能也。盖亦慈悲上圣,所感如此。越二月丁丑,经诣本郡军资库输钱三十万,兼经藏堂豕买,得赐曰龙岩寺。愚谓其乡名云川,以云从龙而变化不测;又以里为义泉,以龙得水而出入有时。檐下曰岩,斩上曰崖,以石岩在宏堂之内,而金容居石岩之中,中选斯名,当其实赫尔休,声配天地,以弥远昭然显号,同日月而不衰。种种善根,绵绵福地,盖有缘矣,不其伟欤?后倚灵池,善滀济民之水;前瞻仙洞,能为救旱之霖。东有乔松,势讶飞龙;西多怪石,形疑伏虎。然虽密迩孤村,而林木阴森,堂宇深邃,如在尘表,则西方世界不出其中矣。安上久废诗书,少知学问,不揆斐然,姑纪其年月耳。乡贡进士天水赵安上撰,弟口口丹。故宣义郎赵侑孙前进士赵稷 篆额金大定三年岁次癸未四月辛酉朔戊辰日立石。
相关传说
龙岩寺在南山顶,始建于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至今有560年历史。相传明代有一位三十多岁的风水先生沿洞宫山脉南寻,千里跋涉,披荆斩棘,寻至南山顶,见天高云淡,豁然开朗,云雾缭绕,清风阵阵,宛如仙境,高兴之余,遂夜宿石崖之上。朦胧中忽闻木鱼之声速阵阵,清香袅袅扑鼻来,似有大佛降临之状,风水先生惊呼“此乃佛门胜地也!”遂安身于此,伐木建此岩寺,风水先生修身养性宣扬仁慈、积德行善,普济众生,活百岁乃去。据考证,自建寺以来,历任泽区令无不登南山顶游览的。留下许多墨宝古迹,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公元1638年--1642年任寿宁知县期间,曾多次登临绝顶,遗迹尚留,福建省第一位进士薜令之,唐神龙进士,也曾结芦南山,苦读成名,现读书处遗址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