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店关帝庙内有一个戏台,是一面观舞台。据脊板题记,明弘治十八年(1505)创建、清道光十一年(1831)重造。戏台是山门戏台的变通形式,即山门开在戏台的旁侧,人们进庙不通过戏台,而从旁边绕过。戏台属硬山式与卷棚歇山式组合建筑,面阔三问,进深两间,用六架梁,四角用两层抹角梁,下层抹角粱两端交于平板枋上,抹角梁上用雕刻驼峰顶在45°尾,栱尾端挑于垂柱中,以支撑垂柱的主要剪力;上层抹角梁两端交于内拽枋上,中间交于45。上皮,使上抹角梁的用力直接传递于下抹角梁上。在进深只有一问的前部卷棚上,四角设计结构合理紧凑,用材规整但不赘繁。舞台前部次间设有木制护栏,两山墙外设装饰性圆窗;台基前沿立石雕小望柱十二根,嵌十一块勾栏条石。整个建筑结构严谨。
侯月铁路北 樊店村据传,樊店关帝庙戏台是仿照颐和园内的一座戏台的样式修建的。说起来,与在京城任布政司理问的樊店人史正大有关。史家祖居北京东城史家胡同,以经办皇商为业,其先祖于明末清初落户樊店,加入晋商行列。他们早经营的是盐铁生意,字号“崇德堂”,济南、西妥、洛阳、包头都有他们行商的踪迹。富甲一方的同时,史家勉励子弟读书科考,求取功名。史正大曾任清布政司理问,为六品官,他在居官时,闻知乡中欲重修戏台,便将京城颐和园内一厘与众不同的戏台样式,描画成图带回樊店。捐款并发动村民慷慨解囊,共勷善举,终于在关帝大殿的南面建起了一座大戏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