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青州真教寺,据寺内碑文记载:元大德六年(1302年)元相伯颜后裔所建。它历来是山东省东部伊斯兰教的活动中心。已故著名大阿訇王静斋曾在这里掌教,译著过伊斯兰教经典著作;现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马松亭大阿訇1935年曾在此讲过经,领过拜淄博、临沂、济宁等地的许多阿訇都曾在这里学经。
规模
全寺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院落3进,主要建筑为大门、仪门、礼拜大殿等。布局在东西中轴线上,左右成对称式配列。大门为一座单檐歇山式砖石结构门楼,其斗拱、挂砖饰以雕刻图案,面积36平方米,高8.5米,宽30多米。大门上方石匾镌有“真教寺”,大门背后横额砖雕有阿拉伯文“麦斯吉德”,寺门对面有照壁。仪门为单檐硬山式建筑,面积45平方米,面宽3间,为6扇3米多高的朱红门,门楣悬匾额,中为“天主正教”,左为“瞻天仰圣”,右为“默德真传”。中门两旁楹联“化人化物能化化”、“生天生地更生生”,背面匾额为“敬一归真”。门洞内南北山墙上共镶有4块碑文,记述该寺创建历史、修二门记和礼拜时辰。礼拜大殿面积600多平方米,能容千人礼拜。坐落在1米多高的台基上,由36根圆柱构成环绕抱厦。由前殿、中殿、后窑殿上接望月楼组成,三者以“勾连搭式”加大纵深。殿顶是由前中殿两歇山顶连接后阁楼下层构成,有起有伏,气势雄伟。前殿、中殿均为单檐歇山式,斗拱梁枋朱漆彩绘。后阁楼上接望月楼,与中殿相连,后阁突出“米哈拉布”。在礼拜大殿前,有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建的碑亭,碑亭正面镌御制《至圣百字赞》,背面刻有阿文圣训。二门内两侧为南北讲堂,各面阔5间。还有议事的敬仪堂、住房、沐浴室等建筑。该寺曾是山东东部经堂教育中心。现代著名阿訇王静斋、马松亭等曾在该寺掌教、讲学和著述。该寺1986年由政府资助予以全面整修,面貌一新。
历史
青州为古九州之一,历来是山东东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元代以前就有信奉伊斯兰教的群众徙居,现有回族群众一万八千多人,绝大部分居住在城关。历史上有清真寺八座,规模较大的名寺除东关真教寺外,还有城里的清真寺。这对于研究伊斯兰教历史和文化遗产,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真教寺坐落在青州市东关回族聚集集中的昭德街。据寺内碑文记载:大元大德六年(公元一三○二年)元相伯颜后裔所立,为我国元朝三大伊斯兰教寺之一,早在元代就被封为官寺。寺内有明朝朱元璋题的“百字赞”碑,历来是山东东部伊斯兰教活动中心。
真教寺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全寺占地面积六千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三百多平方米。真教寺座西朝东,由低到高,拾级而上。主体建筑大门、二门、礼拜殿、望月楼(宣礼楼)排列在一条东西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式排列,三进院落。具有中国宫殿式建筑特征;同时还体现了阿拉伯建筑的艺术特色。院内古柏苍翠、银杏参天,给人以幽深肃穆之感。
大门楼高十余米,建筑面积三十六平方米,两边有八字墙,两个门,门面通宽三十几米,甚为壮观。是单檐歇山式砖石结构。门洞为拱卷式,外部完全仿制木结构,檐下斗拱、垂珠、挂砖,均为砖雕。门楼上呈现的龙凤等吉祥之物的砖雕,形体全用花卉图案凑成,素有“似兽非兽、有眼无珠、远看是兽,近看是花”之说。横枋上还镶嵌有砖雕伊斯兰教焚香用的炉瓶及经卷等图案。大门正面匾额是石刻“真教寺”,背面横额砖雕阿文“麦斯吉德”(音译),其意为“礼拜真主的地方”,俗称“主的天房”。
二门是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建筑面积四十五平方米。中柱五十多公分,六扇朱漆大门,檐头雕刻伊斯兰教经文和图案,工艺精湛。门内南北两扇墙上,镶有四块石碑,记述该寺历史修二门记和礼拜时辰。三个大门上面均有匾额,正中是明成化丙戌科进士刘瓒题字“开天正教”;右为清代镇守山东登州等地的总兵官军提督密勇巴图鲁马建纪题字“默德真传”,左为清康熙二十三年掌教赵璜、张养心、刘翰美题字“瞻天仰圣”。现存二门为乾隆二十年重修。
大殿(即礼拜殿)是全寺的主体建筑,建筑面积六百多平方米,能同时容纳七、八百人礼拜,由前殿、中殿和望月楼三个相连的部分组成,周围三十六根立柱,立柱下石鼓承托。前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中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整个大殿平面呈“凸”字形。群众中还有“米海拉布”(壁龛的音译)。整个大殿平面呈“凸”字形。群众中还有“米海拉布”为“主”字的一点,望月楼为“主”字的上横,中殿为“主”的中横,前殿为“主”字下横,进殿礼拜的主道为“主”字竖笔,整个殿身平面为“主”字形的说法,正符合礼拜殿是“主的天房”的意思。
望月楼与中殿相连,建筑面积一百七十三平方米,是穆斯林斋月、登高望月的地方。在蒙昧时代,穆斯林入斋和出斋都以望见新月为标准。按照教规,当穆斯林趋寺礼拜前,宣礼员必须登临此塔,向四周召唤他们前来礼拜。望月楼正脊高大,花纹精致,屋脊施吻兽,挑角垂风铃,博缝下悬垂鱼,小红山深进,属宋、元代建筑形式。
百字赞碑亭坐落在二门后大殿前面,宽三米、高四米,挑角斗拱,挂砖均为雕刻。碑上镌有明洪武元年太祖御制“百字赞”,碑文是:乾坤初始,天籍注名,传教大圣,降生西域,授受天经,三十部册,普化众生,亿兆君师,万圣领袖,协助天运,保庇国民,五时祁佑,默祝太平,存心真主,加至穷民,拯救患难,洞澈幽冥,超拔灵魂,脱离罪业,仁覆天下,道冠古今,降邪归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贵圣人。
南北讲堂又称南北配殿,坐落在二门大殿前两侧,各面阔五间,建筑面积均为一百四十平方米,是开学阿訇给大学班海里凡讲经的地方。
沐浴室称水房,是伊斯兰教寺普遍都有的建筑物。因为古兰经中写道“真主是喜爱洁净的人”,明朝以来伊斯兰教称清真教,就是与洁净有关。礼拜和进行宗教仪式前必须沐浴。
南北学堂,坐落在大门和二门之间,主甬道两侧,是儿童念经的教室。
敬义堂,在北角门内,是乡老议事,管帐人收寺院地租和信教群众纳乜贴的地方。
位于青州城东关,在回族群众聚居的东关昭德街南端路西上,有一组规模宏伟、格调别致的古代建筑群落,那就是我国三大元代伊斯兰教寺之一的青州真教寺,寺院面积4000多平方米。真教寺门楼高十余米,正面匾额是石刻"真教寺"三个斗大的汉字,背面则有砖雕阿拉伯文"麦原吉德",意为"礼拜真主的地方"。寺内二门墙壁上的一处碑文清楚地告诉人们,该寺始建于元大德六年,当时为元朝宰相伯颜的后裔所立,算来有680多年的历史了。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创立不久 ,就随着一些来华经商的阿拉伯人陆续传入中国。元代,蒙古族人忽必烈统一全国,他将当时被称为色目人的中亚细亚人能成"西域新军",大量派驻内地。随着这些新军的大量涌入,伊斯兰教也就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后来,一些军人家属及其后裔陆续在青州定居,适应他们生活的需要,青州真教寺也就在这时"应运而生"了。据当地回民现存的赵氏族谱和杨氏族谱记载,赵氏原为元初大将伯颜的后裔,杨氏则是伯颜察尔的后代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