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亦称“圣府”、“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长支世代居住的府第,是中国现存历史较久,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衙宅合一的古建筑群,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洪武十年(1377年)始建,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修,占地240亩。
孔子去世以后至宋代以前,长子长孙依庙居于阙里故宅,看管孔子遗物,奉祀孔子,称“袭封宅”。历代帝王在尊崇孔子推行儒家文化的同时,对其子孙一再地加官封爵,赐地建府。
孔府与曲阜孔庙、孔林合称“三孔”,1961年“曲阜孔庙及孔府”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孔府正门坐北朝南,迎面是一个粉白的大照壁,门前左右两侧,有一对2米多高的圆雕雌雄石狮。红边黑漆的大门上镶嵌着狻猊铺首,大门正中上方的高悬着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相传为明相严嵩手书。门两旁明柱上,悬挂着一对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相传是清书法家纪昀手书。
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门,俗称二门。门建于明代,门楣高悬明代诗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手书“圣人之门”竖匾,下有阀阅承托,门柱有石鼓夹抱。正门左右各有腋门一座,耳房一间。在封建社会,平时只走腋门,正门不开,以示庄严。
屏门建于弘治十六年(1503年),门为木构,四周不与垣墙连属,独立院中,类似遮堂门。屏门顶覆灰瓦。门楣因悬明世宗亲颁“恩赐重光”匾额,故称“重光门”。门的四根圆柱下有石鼓夹抱,上面承托着彩绘的屋顶,前后各缀有四个倒垂的木雕贴金花蕾,故又称“垂花门”。在建筑工艺上很有研究价值。过去,重光门平时是不开的,每逢孔府大典、皇帝临幸、宣读诏旨和举行重大祭孔礼仪时,才鸣礼炮开启。
重光门因独立院中,把前院和后院隔绝开来,所以又叫“塞门”。据说这样的塞门一般官司宦人家是无资格建立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享受此荣,故《论语·八佾》中有“邦君树塞门”的记载。重光门两面三刀侧的东西厅房,是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设立的六厅。
孔府大堂是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申饬家法族规、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文。厅堂5间,进深思3间,灰瓦悬山顶。檐下用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麻叶头出锋,座斗斗欹,具有明代风格。大堂中央有一绘流云、八宝暖阁,正中的太师椅上,披铺一张斑瓓虎皮,椅前狭长高大的红漆公案上,摆着文房四宝、印盒、签筒。大堂正中悬挂着一个“统摄宗姓”匾,上刻清世祖顺治六年(1649年)谕旨,要衍圣公“统摄宗姓,督率训励,申饬教规,使各凛守礼度,无玷圣门”,规定了衍圣公在孔氏家族中的种种特权。
堂内两旁及后部陈列着正一品爵位的仪仗。如金瓜、朝天镫、曲枪、雀枪、钩连枪、更鼓、云牌、龙旗、凤旗、虎旗、伞、扇等还有一些象征其封爵和特权的红底金字官衔牌,如“袭封衍圣公”、“光禄寺大夫”、“赏戴双眼花翎”、“紫禁城骑马”、“奉旨稽查山东全省学务”等,每当衍圣出行时,都有专人执掌,以示威严。
大堂之后有一通廊与二堂相连,两堂呈“工”字形。通廊里有一条大长红漆凳,称“阁老凳”。据传明代权臣严嵩被劾将要治罪时,曾到孔府来托其孙女婿衍圣公向皇帝说情,孔府主人未允。此凳系当年严阁老坐候之物。
二堂也叫后厅,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僚及受皇帝委托第年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童生的地方室内正中上、下挂着“钦承圣绪”和“诗书礼乐”的大匾,两旁立着几块石碑。其中慈喜太后手书的“寿”字碑、“九桃图”、“松鹤图”等,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衍圣公孔令贻及其母、其妻专程赴京为慈喜祝寿时赏给的。二堂两头的梢间,东为启事厅,西为伴官厅。
三堂也叫退厅。是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员的地方,也是他们处理家族内部纠纷和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此院的东西配房各有一进院落,东为册房掌管公府的地亩册契,内为司房掌管公府的总务和财务;西为书房,为当年公府的文书档案室。
三堂之后,便是孔府的内宅部分,亦称内宅院。有道禁门——内宅门与外界相隔。此门戒备森严,任何外人不得擅自入内。清朝皇帝特赐虎尾棍、燕翅镗、金头玉棍三对兵器,由守门人持武器立于门前,有不遵令擅入者“严惩不贷”。
前上房,贪壁正北迎面就是正厅7间。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也是他们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前上房内正中高悬“宏开慈宇”的大匾,中堂之上,挂有一幅慈禧亲笔写的“寿”字。
室内有古家具、文物古玩。东侧间,陈列着乾隆皇帝送给孔府的荆根床、椅;桌上放有同治皇帝的圣旨原件;还有明代“景泰蓝”;中间桌上摆设着一大套满汉餐具,共404件。
西里间,为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签阅文件的地方,桌上放有文房四宝,书架上还陈列着儒家经书和孔氏家谱。前上房院的东西两侧各有五间配房,是孔府收藏日用礼器的内库房和管帐室。
前堂楼院内有苍松、东西对列的鱼池。前堂楼是七间二层楼阁,室内陈设布置仍保持着当年的原貌。中间设一铜制暖炉,为当时取暖的用具。东间的“多宝阁”内,摆设着凤冠、人参、珊瑚、灵芝、玉雕、牙雕等。里套间为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夫人陶氏的卧室,再里间是孔令贻两个女儿的卧室。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14岁时写的“圣人之心如珠在渊,常人之心如瓢在水”的条幅。
后堂楼院是二层前出廊的7间楼房,东西两侧有二层前出廊的配楼各3间。后堂楼是孔子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的住宅。堂中陈列着孔结婚时的用品,以及当时友人赠送的字画和礼品。东里间为当时的接待室,摆设着中西结合的家具,里套间是孔德成和夫人孙琪芳的卧室。东墙上的镜框内镶有孔德成夫妇及儿女的合照,后堂皇楼西边的两间是孔德成夫人奶妈的卧室。院内的楼是当年府内做针线活的地方,西楼是招待内客亲属的住宅。后堂楼西边还有一座楼,为佛堂楼,是衍圣公烧香拜佛的处所。后堂楼之后还有5间正房,叫后五间,旧称枣槐轩,原是衍圣公读书的处所,清末成为女佣的住宅。
孔府花园位于孔府九进大院的最后部分,占地五十余亩。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修扩建孔府时同时修建,由李东阳监工设计。孔府花园前后3次大修,其间还有中修和小修,因此花园越修越大,占地10余亩。其中有山、水、林、曲桥、花坞、水榭、喷泉,还有水中石岛、乘凉的花厅、敬花神的石坛、赏月的凉台、焚香读书的坛屋。
8:00-17:30(17:00停止售票)
孔府单票:60元/张
孔庙、孔府、孔林联票:140元/张
乘公交1路到鼓楼门站下可达;乘2路公交、5路公交、6路公交、7路公交、8路公交、9路公交、10路公交到曲阜老汽车站下沿鼓楼南街北上步行5分钟可达孔府。
孔府基本上是明、清两代的建筑,包括厅、堂、楼、轩等463间,共九进院落,是一座典型的中国贵族门户之家,有号称“天下第一人家”的说法。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子死后,子孙后代世代居庙旁守庙看管孔子遗物,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已扩大到数十间,到金代,孔子后裔一直是在孔庙东边。随着孔子后世官位的升迁和爵封的提高,孔府建筑不断扩大,至宋、明、清达到规模。孔府占地约7.4公顷,有古建筑480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
孔府有前厅、中居和后园之分。前厅为官衙,分大堂、二堂和三堂,是衍圣公处理公务的场所。衍圣公为正一品官阶,列为文臣之首,享有较大的特权。前厅另设知印、掌书、典籍、司乐、管勾和百户厅等六厅办事机构,为孔府服务。
中路后为内宅。东路前为东学,是衍圣公读书、接待官员场所,中为家庙,后为一贯堂,供衍圣公次子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使用。西路为西学,是衍圣公学诗学礼、诗文会友之处。
中居即内宅和后花园,是衍圣公及其眷属活动的地方。内宅的前后楼是府上老爷、太太、少爷和小姐的住房,现陈列着当年的生活用品。
最后一进是花园,又名铁山园。园内假山、鱼池、花坞、竹林以及各种花卉盆景等一应俱全。
孔子死后第二年(前478年),国家将其所居之堂屋“立为庙岁时奉祀当时仅有“庙屋三间内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车服、礼器。初期的孔庙仅有孔子故宅三间,其后裔在简陋的故宅中奉祀孔子,依庙建宅。孔子的嫡系长支为奉祀孔子,原住在阙里故宅,称“袭封宅”。随着孔子地位及其子孙官位的升高,孔氏住宅日益扩展。
曹魏时期,又于庙外“广为屋宇,以居学者”,设教讲学。
宋仁宗宝元年间(1038-1040年),开始扩建孔府,封衍圣公后,另建新第,称衍圣公府。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已扩大到数十间。
金朝时期,孔子后裔住宅在庙东已有“客馆”、“客位”、“斋堂”、“宅厅”、“恩庆堂”、“双桂堂”等建筑。
洪武十年(1377年),明太祖朱元璋诏令衍圣公设置官司署,特命在阙里故宅以东重建府第。弘治年间,孔庙遭火灾。弘治十六年(1503年),明孝宗敕旨大修阙里孔庙和衍圣公府,由内阁大学士、太子太保李东阳监工,孔府遂又改建。孔府在明正德以前不在曲阜城内,在县城以外,距城10里。
嘉靖年间,为保卫孔府孔庙,明世宗下令迁移曲阜县城,移城卫庙。经十年时间建成曲阜新城,城墙高耸,外有很深的护城河,孔府、孔庙居于曲阜城中,奠定了现孔府的规模。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因建筑年久失修,孔府多有倒塌,清政府又作了一次“因旧为新,不废基制,不浮于费”的小型修建。
光绪九年(1883年),孔府大火,烧毁了孔府内宅七座楼房之后,清政府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重建,耗银八万余两,这是孔府在封建时代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修复工程。
随着清王朝的衰败,衍圣公府建筑也逐渐残破。康熙年间所建的“兰堂”、“九如堂”、“御碑楼”等先后倒塌无存。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民国期间(1912-1949年),孔子嫡裔仍受前代荣典。孔子的七十七代孙孔德成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给予特任待遇。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孔德成结婚时,对孔府作了一次较全面的整修。
孔府内藏有自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的文书档案。有大批历史文物及明清的衣冠等。因而孔府不仅是中国的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还于1994年被世界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孔府保存许多珍贵的文物,历代封建皇帝为显示对孔子的尊崇和对孔子嫡孙的优渥,不断给以赏赐。帝后墨宝,御制诗文、儒家典籍、礼器乐器、文房四宝,而孔子嫡孙也留意搜集历代法物,不断充实文物库藏。
孔府收藏大批历史文物,有“商周十器”,亦称“十供”,形制古雅,纹饰精美,原为宫廷所藏青铜礼器,清政府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赏赐孔府。孔府还收藏金石、陶瓷、竹木、牙雕、玉雕、珍珠、玛瑙、珊瑚以及元、明、清各代各式衣冠剑履、袍笏器皿,另有历代名人字画,其中元代七梁冠为中国国内仅有。
衍圣公世代恪守“诗礼传家”的祖训,着意收集历代礼器法物,藏品达10万余件,尤以孔子画像、元明衣冠、衍圣公及夫人肖像著称于世。孔府较为著名的珍藏还有明清文书档案,它是孔府400多年各种活动的实录,共有30多万件,是中国数量较多、时代较久的私家档案,对于研究中国明清史特别是明清经济史具有重要价值。
孔府仍保持着清末、民国初年的陈设。大堂是衍圣公的公堂,内有八宝暖阁、虎皮大圈椅、红漆公案。公案上有公府大印、令箭令旗等,两侧是仪仗。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的住宅和房内陈设保存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