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陵介绍
1995年被公布为济南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王是明英宗朱祁镇第二子朱见及其嫡系长子孙的封号。《明史·列传第七》载,天顺元年(1457年)三月英宗复辟后,“同日封德、秀、崇、吉四王”。朱见?“初国德州,改济南,成化三年(1467年)就藩。”至明末,德王共传七世,封亲王、郡王34个。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兵攻入济南,第七代德王朱由枢被俘。至此,延续180余年的德王世系始告结束。清道光《长清县志》载:“明德庄王墓(子济宁安僖王 )、德懿王墓、德怀王墓、德恭王墓、德定王墓、德端王墓俱在县东南四十里青崖山之阳”。 青崖山,现名青崖寨山,又名青岩山,海拔554米,东西绵延二三千米。诸德王墓即分布在青崖寨山以南、以东,各倚枕一支脉而建。1993年春,济南市和长清县文物部门对德王陵进行了勘查,并抢救性发掘清理了德庄王墓。 由于本世纪50年代以来当地村民取用陵墓石料,各墓碑刻、石象生均已不存,多数墓葬的垣墙也已倾圮。因此,除已发掘的墓葬之外,其余各墓的墓主身份不明。各墓陵园平面均呈马蹄形,长303~276米、宽286~100米。有内外两重垣墙,陵门、金水桥、院落、配殿、享殿、墓室封土沿山势依次向上对称分布。 已发掘的德庄王(朱见?)墓最大。与其他各墓为石垣墙不同的是,其双重垣墙均为土坯墙。现仅于东北侧保留一段长约47.5米的外垣墙。该墓的金水桥、享殿、配殿等地面建筑均已不存,但原址处尚有绿琉璃瓦等遗迹、遗物。地宫位于享殿正后方,砖石结构,建于距地表深13余米的岩坑之内,由墓门、甬道、前殿、东西两殿及殿门、甬道组成,南北总长(内)17.02米,东西总宽(内)11.90米。墓门前为长46.1米的斜坡墓道。墓门外侧为金刚墙,高6.18米,其上为砖砌平台,平台后建有长18.9米,高3.54米的挡土墙。平台以下为门楼,额枋上刻二龙戏珠图案。门楼下为半圆券顶门洞,高4.26米、宽2.90米。门洞外侧填土之上放德庄王朱见?及其妃刘氏的两合墓志。前殿东西长11.90米、南北宽5.36米,下部为石须弥座式墙,上为砖构。顶部南北起券,高6.58米。东西两殿结构相同,下部为石构,上部为砖构,顶为东西起券。均长5.51米、宽4.14米、高4.80米。两殿间有窗隧相通。两殿正中与前殿西侧各置一石须弥座式棺床。西殿门与墓门形制相同,唯不及墓门大、厚重。该墓前殿顶部有三个盗洞。墓内骨架散乱,朱漆棺、椁板及箱板随处可见,东西殿门均被砸碎,随葬品已被盗掠一空。掘出土墓志及地宫内情况可知,东、西殿分葬德庄王朱见?及王妃刘氏,前殿葬其子济宁安僖王。 德王陵,是目前所知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亲王的家族墓地。对于明代亲王陵葬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