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文庙位于鲤城内仙游县体育场北侧(燕池埔),始建于宋朝,系福建省四大文庙之一。
文庙经过千年的修葺、扩建,规模一度十分宏大,可惜曾建有的棂星门、文昌宫、尊经阁、明伦堂以及各朝代名贤祠和亭、台、阁、榭、池、桥等古建筑,已都荡然无存了。仅保存有戟门、两庑、大成殿、崇勋祠、文昌阁等古建筑,占地4100多平方米,庙内有宋代石鼓及清代的四对蟠龙浮雕石柱,气势不凡,极具艺术价值。
仙游文庙原称孔子庙,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清源县署奉命在县城西处(今实幼校内)始设儒学,初名清源县学,亦名功建庙学(见《鲤城镇志》)。宋宣和七年(1125年),朝廷废除儒学,县庙学一度沦为地方军器制造所。明永乐年间,依制改孔子庙为文庙。清康熙年间,尊孔子为“至圣先师”,续称文庙。《仙游县志》记载:“儒学旧在县西、宋咸平五年(1002年),令段全迁建今址,前为壁,塑像先哲逮(及)四科贤人,后为堂,左右为廊……。乾道中(1165-1173年),令赵公绸重修,作讲堂曰‘尊道’,米蒂书额”。庙学前有两亭:一曰:“新亭”、一曰:“中鹄亭”。前面有广阔的武场,作为士子练习骑射之用。宋绍兴九年(1139年),广东肇庆府太守陈可大(仙游人)曾捐资修建文庙。南宋淳熙时(1174-1189年),文庙重修时正殿改称大成殿。两旁扩建明伦、忠告、笃志等六个斋所,作为当时士子读书之处。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文庙扩建大成门和乡贤祠等。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文庙损毁于战乱,后来县伊任兴虽有修整,但难复旧观。明洪武元年(1368年),知县周从善,改尊道堂为明伦堂。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知县顾思敬于两廊后劈射圃,教谕潭子敬于明伦堂后建文昌阁。宣德八年(1434年),县令王彝修葺文庙比较完整,大成殿恢复原貌。正德九年(1514年),知县范珪改射圃为名宦祠和修建乡贤祠。清雍正、乾隆两朝,邑伸徐万安兄弟和知县陈兴祚,将大成殿和大成门的四对木柱换上龙雕大石柱,并对文庙一次全面的艺术整修。辛亥革命后至解放前夕,仙游文庙先后被利用作为中小学校舍、政干所所址、县参议会会址等。该庙1980年9月列为县级文保单位,同时兼设县博物馆。1985年10月,省文化厅拨款10万元,建山门筑围墙,铺石埕、挖旧池造新桥等。1996年9月2日,仙游文庙列入省级文保单位。
仙游文庙已越千年,能保存明清间的古建筑至今,实属难能宝贵。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之际,又一次大规模地全面地进行艺术整修。形成规模壮观、艺术品位提升的系列建筑物有亭、台、殿、阁、堂、祠、廊、榭、池、桥等,整个文庙显得庄严典丽,金碧辉煌,翠柏苍榕,草盛花美,环境清幽,别有境界的景观。
以中轴线依次参观绰楔门、泮池、大成门、大天井与庑廊、大成殿、崇圣祠等景观,并领悟其文化涵义。白色的花岗岩彻成高大大门,上有纯朴古风的“绰楔门”三字,是当今仙游籍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女)的亲笔题词。进内是石埕中有个半月形的水池叫泮池,上面架座桥。旧时,凡是士子入学都要经过此桥,象征苦读至三更半夜。跟泮池成对的另个水池叫墨池,象征写字作文章至池水赤墨时。大成门(也叫戟门)座北朝南。上挂“大成门”和“时中立极”匾额,门对联:“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据说是清雍正皇帝的亲笔题词。两旁“金声”、“玉振”的匾额,是乾隆皇帝的御书,用形象的比喻孔子做事有始有终。戟门前的雕龙石柱和三对石鼓,保持古色古香,令人一进门便有庄严肃穆之感。大成门东西配殿是名宦词和乡贤词。大天井占地约300平方米,全部用条石铺成的,周边陈列古今文物、石雕碑刻,构成胜似盆载花木,榕石相抱,盘旋有致,枝繁叶茂,清幽多姿。两边庑廊里嵌着长廊《孔子圣迹图》的木刻壁雕计有36幅,宽为1.48米,长计38米,是修复文庙重要系列工程之一,价值百万元。她以“仙游国画之乡”的文化底蕴为基础,由李耕国画研究所,根据邹城《孔孟圣迹图》的方案,进行再设计再创作,集仙游工艺界名师力量,发挥中国“仙作”品牌技法,又采用当今进口的名贵花梨木而制作成功的艺术精品。其画面生动而古色古香,气势恢宏,形态逼真,人物栩栩如生,线条飘逸流畅,给人立体美的感受,体现仙游绘画、雕刻水平与传统家俱制作技艺之精湛,堪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朵奇葩。
仙游文庙古朴精工、艺术荟萃,凝聚着仙游人民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大成殿脊顶塑置双龙戏珠,活灵活现;两端脊头“燕尾”翘天,气势非凡。擎殿石柱缕雕攀龙,状若腾云。殿中斗拱重重叠叠、形悬而实。天棚整体描龙绘凤,华丽无比。典穹藻井状呈八角,精美绝伦;御赐金龙高盘井顶,耀眼夺目。更有那孔子塑像立身台上,儒雅庄重、威而不猛、栩栩如生,为满殿建工艺术注入了不朽的灵魂。
仙游文庙所承载的传统文化,长期熏陶着仙游这块神奇的土地。其伦理道德中的精华至今仍渗透在仙游人民的生活中。特别是“崇文重教、好学上进”在仙游已蔚成千年风气。在此文化背景下,仙游人才辈出,历史上孕育过5位状元、4伴宰相、11位尚书、28位侍郎、近700位进士。如今,仙游文化名士、科教新秀仍层出不穷,有多名学子进入国家两院院士行列。仙游文庙是仙游纯民风、兴教育、出人才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仙游传承光大的见证。
仙游文庙收藏了大量的历史碑刻。其内容涉及面广,特别是反映官清民安、御敌报国的碑刻比比皆是,是留传百世而不可多得的思想教育材料。仙游文庙的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发掘与利用文庙资源,必将对发展文化教育、培育合格人才,敦睦地方风气、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必定对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建设临港工贸旅游城市,起到独特而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