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故居介绍
严复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郎官巷西段,坐北向南,主座与花厅两座相邻,总占地面积625平方米。主座大门向南,宽1.8米,高3.1米,双重。前为木条隔扇门,装在石门框内;后为串桶大板门,安装在石门框后的石臼上。门内前走廊设有插屏门。门斗两侧山墙正面砌墀头,单面坡顶盖,下为灰漫天花,山墙两侧接连围墙,突出门面排场的气氛。 主建筑为五柱,四扇三间。正间分前后厅,中间用屏门隔开,次间为前后厢房。穿斗式构架,檐柱,出三跳插拱双坡顶。前天井宽广,庭院两侧为回廊,西廊有边门一扇,通向西花厅。后天井,仅3~3.5米,左右有披舍。花厅南面临坊巷围墙不开门,东侧小门与主座西廊通连。西墙设便门出入。前庭院宽8.1米,深0.5米,原有假山。花厅靠北,为双层楼平房。楼下为敞厅,构架采用新式三角架结顶。楼上为一单开间,室内白灰平漫天花,前后走廊、栏杆均为民国时期流行仿西方建筑纹饰,梯位一内一外。楼后另有两间小平房。1991年市政府挂牌保护,并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反映严复故居的美术作品众多,以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画中华名人故居第一人”、著名画家拇指先生的《严复故居》最为有名。
严复墓地介绍
严复墓,在福州市郊区盖山镇阳岐村北鳌头山东麓。墓坐西向东偏北34度,花岗岩石结构,呈如意形,三层墓埕,占地面积仅200多平方米。封土为三合土质,封土前竖一青石墓碑,楷书阴刻:“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墓柱为金瓜顶,飞龙盘柱。两侧立卷书石围屏,上刻有梅、雀、松鹤等图案,形态逼真。坟周以花岗岩石砌护坡。2006年05月25日,严复故居和墓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陈宝琛为其撰墓志铭,曰:“旗山龙渡岐江东,玉屏耸张灵此钟。绛新籀古析以中,方言扬云论谭充,千辟弗试千越锋,昔梦登天悲回风。飞火怒扇销金铜,鲸呿鼍跋陆变江。氏见犹阅世君非蒙,咽理归此万年宫,文章光气长垂虹。”196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0年代,墓周围环境严重破坏。1984~1988年,由福建省文物行政部门拨款和旅美严复长孙女严倚云,汇款,在上岐村民委员会支持下重新修复以原墓为中心,保持原状不变,在墓的两侧及后侧建一堵高2.3米的砖墙,在墓前砌建长40米、高2米多的石墙,开两门,上为花岗石歇山顶,扩展二层墓埕,墓园面宽40米,纵深42米。并在墓园内种植白玉兰树。198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重修墓园,铺设甬道路面。
访者游记
严复故居和墓位于福州仓山区盖山镇上岐村。故居系严氏的祖居,严复少年时代居此。建于清代,坐南向北,因严氏始祖为唐代朝请大夫严怀英,故有“大夫第”之名。由前后厅堂、左右厢房、前后天井、左右披榭、门廊等组成,两进均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周以封火高墙。
严复墓位于上岐村鳌头山北麓,系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严复自营建造,并自书墓碑及“惟适之安”横屏。墓坐西南向东北,平面前方后弧,后挡土墙似如意形,有三层墓埕。封土堆三合土构成,前立一青石墓碑,上刻楷书“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前为石供桌,两边为卷书式石围屏,围屏两端立一对青石盘龙柱。墓靠背及护臂为双重花岗岩砌构,第二层墓埕有白花岗石横屏。墓四周是石砌围墙,正面开两门,上为花岗石歇山顶。1921年严复病逝后归葬于此,陈宝琛为其撰墓志铭。
严复(1854—1921年),原名体乾、宗光,字又陵、幼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晚年号愈野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阳岐人。早年毕业于福建马尾船政学堂,留学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回国后先后任马尾船政学堂教习、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京师大学堂总监、安徽安庆师范学堂校长等职。翻译了《原富》、《原强》、《天演论》、《法意》、《名学》等大量论著,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
严复墓有确切的路径导航,几乎没有寻访难度。只是墓门紧锁,估计门庭冷落,看墓人不知去哪了。好在墓区建在小山坡上,站在墓前的小广场上,能够看清楚全貌。
在这里,也不是没有动过翻墙的念头,沿着围墙走了半圈,感觉还是有点难度的,只能放弃。如果象厦门的陈化成墓一样,早就越墙而入了。
严复故居较之于严复墓,寻访难度大增。一打听,似乎也不太远。穿过墓旁的乡间路,绕城的三环快速路横亘于前。要向左在路基下走一段,走到河边,有便道在下方横穿绕城路,折回走一段,再在有严复故里广告牌前向左,走进村间小道,一路走一路询问,隐没于新旧民居间的严复故居就到了。
破败不堪。
严复故居,除了门口的国六碑外,几乎看不到被保护的迹象。记忆中,似乎也只有泉州的施琅旧宅更加荒芜了。
应该有居住者。更应该有到位的保护。当地政府,是不是将投向三坊七巷的资金稍微分一点给严复故居呢?
国六的“严复故居和墓”之严复故居,是这一处。三坊七巷的严复故居,是“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的组成部分,与这处故居分属两项国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