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背景
2008年11月13日,湖北神农架机场已获国务院常务会批准立项,总投资近10亿元人民币,机场建成后将成为华中地区海拔最高的民用支线机场,海拔高度2580米,是中国除青藏高原机场外,在华中乃至内地海拔最高的民用支线机场。
神农架机场是定位于旅游和通用航空相结合的4C级机场,它位于神农架红坪镇,距离湖北省级旅游度假区神农架木鱼镇50公里。机场设计飞机年起降2917 架次,年旅客吞吐量25 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30 吨目标设计。机场建成后,将能起降波音737-700/800 和空客319/320 等窄体客机。机场项目投资为10亿元左右。
2013年11月7日,随着川航的空客A319在湖北神农架机场缓缓降落,标志着由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组织的神农架机场试飞成功。2014年4月28日,天河机场首次响起“神农架航班”的信息通知。由浦东机场飞来的空客A319客机于11时抵达天河机场。11时30分,记者受邀与民航上海监管局、东航股份公司、东航武汉公司、天河机场和神农架机场等相关单位组成的验证飞行组登上飞机,15分钟后,飞机起飞,开始武汉飞往神农架的首次旅行。12时45分,抵达神农架红坪机场上空,为飞行测试盘旋数圈后,飞机稳稳降落在停机坪。
随后,飞机再次起飞,反复起降,进行通场起降、空管通讯、地勤保障等一系列科目检测。一小时后,民航上海监管负责人在总结讲评会上宣布:验证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建设历程
神农架是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机场坐落在陡峭的山顶。5处耸立的山峰被削平,变成了宽阔的机场。矗立机场之上,群山一览无余。2800米长的机场跑道、棱角分明的航站楼、综合楼及机场配套的公路,基本已经建成。大型挖机和数百工人正在加紧平整场地。神农架机场,是湖北省建设鄂西生态旅游圈的重大项目。2011年4月,神农架机场正式开工。历经两年多时间,机场建设接近尾声。
冰冻期施工现场零下20℃。神农架的天气变化异常,气候条件恶劣,雨天雾天很多,年冰冻期有150天。10月下旬,工地夜间温度在0℃左右,冬天工地最低温度达零下20℃左右。”
挖平60多米高的山头,再填平山峰间的洼地。高山机场就是这样建成的。当施工人员凿平山峰,拨开山上稀薄的土层时,喀斯特地貌特有的溶洞、溶沟,全部裸露出来。神农架机场地貌形态是岭型峰丛洼地,容易出现不良地质现象,建设者们在边坡地带和道面区共处理溶洞、溶槽、溶沟、溶隙、漏斗217个。基本完工的机场场区,已看不到溶洞、溶沟。
在机场四周,有10多个大小防滑边坡,总长度5130米。边坡陡峭且高,最高的边坡有69.2米,其中在飞机主降端头的边坡高61米。
所谓的边坡,实际上是一堵宽700米的超高挡土墙。边坡的意义在于,确保机场跑道的安全稳固,不会垮塌。
施工难度大,施工工艺复杂在国内工程界罕见。指挥部专程到重庆交通大学请教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后确定超高挡土墙.
建设意义
神农架机场建成后,将是湖北省继武汉天河机场、宜昌机场、恩施机场、襄阳机场后的第5个民用机场,对促进鄂西生态旅游圈旅游线路建设,推动神农架及周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航线的成功运营犹如城际空中巴士,将让神秘而美丽的神农架通过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走向世界各地。该航线是东航与湖北省政府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服务中部地区旅游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大举措。
以武汉到神农架为例,将从原来的8小时缩短为50分钟。
历史沿革
2014年5月8号神农架机场正式通航。但机场的环评报告仍然是难睹真容。唯一的踪迹,是湖北省环保厅官方网站的两篇文章:一篇是发于2009年5月7号的《神农架机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专家评审》。另外一篇文章发于同年7月12号,题目为《神农架民用机场环境影响报告书获环保部批复》。5月8号以前,要举办一个新闻发布会,公布一些关于这个机场的情况。神农架所在的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已经因为机场建设遭到破坏,一段段山体被“开膛破肚”,一片片树木因泥石流冲毁枯死。但宣传部有关负责人矢口否认。现实就是,机场即将通航了,项目是否经过环评,环评报告有哪些内容却仍然是保密的。按照国家要求,环境影响评价在项目建设上有一票否决权。不通过环评,机场项目根本无法立项。而且,环评报告也必须向社会公开。
2014年5月8日12时40分,经历50分钟飞行的东航MU5379航班,稳稳地降落在神农架红坪机场,开启了神农架旅游航空时代。
上午11时50分,载有120名乘客的首航航班,从武汉天河机场跑道上呼啸而过,腾空而起。这批乘客中,有来自上海、武汉的游客,也有由神农架林区政府邀请的市民旅游体验师。
神农架红坪机场建于海拔2580米的高山之顶,是华中最高机场,也是湖北省投入运营的第5个民用机场。机场设计飞机年起降2900多架次,年输送旅客2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30吨。据东航武汉公司介绍,首航执飞的飞机是采用被誉为“高原雄鹰”的空客A319高原机型,座位数12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