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5年11月,台湾中央大学共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管理学院、咨询电机学院、地球科学学院、客家学院、生医理工学院等8个学院,22个学系。
文学院
中国文学系、英美语文学系、法国语文学系
理学院
物理学系、数学系、化学学系、光电科学与工程学系
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材料工程学系、土木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
管理学院
企业管理学系、信息管理学系、财务金融学系、经济学系
咨询电机学院
电机工程学系、资讯工程学系、通讯工程学系
地球科学学院
地球科学学系、大气科学学系
客家学院
客家语文暨社会科学学系
生医理工学院
生命科学系、生医科学与工程学系
截至2015年3月,台湾中央大学共有教职员工约650人,教师分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讲师四级,其职责为教学、研究、辅导及服务,其中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9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3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3人,台湾“国家讲座 ”人选6人,台湾“总统”科学奖获得者2人。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9人):伊林、黄锷、李罗权、胡胜正、郑锦全、林长寿、刘兆汉、于宗先、许倬云
台湾“国家讲座 ”人选(6人):王存国、马国凤、李光华、李弘谦、叶永烜、伊林
台湾“总统”科学奖获得者(2人):李罗权、林长寿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3人):李罗权、刘兆汉、胡纪如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3人):刘立方、刘兆汉、黄锷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台湾中央大学共20个研究所开设有硕士班或者博士班;此外,该校的重点研究领域为环境与能源、复杂系统与电浆科学、光学与光电科技及咨询应用,特色研究领域为人文与社会科学及生物医学;并有地球科学、工程、电脑科学、物理、化学、材料等6个学科进入ESI(基础科学指标)排行世界前1%。
1997年1月24日,台湾中央大学与台湾交通大学、新竹清华大学及阳明大学共同成立“台湾联合大学系统”,四所学校发挥互补性及整合资源,推动教学资源整合。
四校共同开课与跨校选课,共享特色课程,推动跨校修读博士学位及跨校转系所,办理联合招生,教师在系统内交流;推动“超越未来─科技与社会经典系列讲座”,以远距教学方式授课,每堂课四校皆有教师参与讨论,已开设“水资源:技术与生活政治”课程。
四校共同推动e化教学系统,建置开放式课程124门;共同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推动“文化研究”及“科技与社会”两项人文社会领域之教学与研究整合。
据学校网站2015年5月信息显示,台湾中央大学为推动国际化学习及扩大学生视野,鼓励并奖助学生出国进修所拟定之计划,每年提供特定名额给予学生体验国外生活。
英外华语:语言中心于每学期或每季开设英/外语推广课程、华语基础及研习课程,包含非学分班和学分班。
推广教育:推广教育设有各类学分班、艺文推广、专业人员训练班等课程。
通过“行政院环境保护署”教育训练机构认证,具备专业师资及教研单位、开设丰富课程、涵盖多元领域。
台湾中央大学核心通识课程分为核心必修与通识选修两大部份,核心必修课程可以代表或反映一个知识领域的核心价值,具基础性及核心性,是当代各类学术入门的基础,可以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对话,此外,课程内容也与平日生活及当代议题紧扣,培养学生知识批判能力、知识统整能力及知识创新能力,如社会学、物理学、天文学、文学等。通识选修课程则属于各学科中较整合或深入的进阶深化课程,如性别议题、环境议题等通论。两部分课程皆包含人文与思想、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社会思潮与现象等四大领域,核心必修课程至少须修习3个领域,应修习之领域依各学系规定;其余学分可自由修读通识选修课程。
此外,为整合通识与专业课程,以达成教学资源整合、学术视野扩展、各知识领域有效连结之目标,设有性别教育学程、创意学程及STS学程,希望学生得以在专业课程以外,有机会涉猎以主题为导向的整合型学程。
据学校网站2015年5月信息显示,台湾中央大学已与159所台湾以外的高校签署国际交流合约,包含交换学生、双联学位等合作形式,交换学生被中央大学称为“西游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