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9月1日起,香港公开大学(公开大学)更名为香港都会大学(HKMU)。学校始建于1989年,是一所拥有全日制本科生10000余人、研究生1900余人、兼读制学生8700余人的现代化综合性大学。为配合市场新趋势及企业需求,大学一直提供具竞争力的专业课程,协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不少具特色的课程,包括护理、物理治疗、创意艺术、检测和认证、幼儿教育及企业管治等,涵盖多个人才需求甚殷的范畴。在「指定专业/界别课程资助计划」获资助的学额中,都大为自资院校之冠,充分肯定大学在专业教育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卓越成就。学校的教职员致力培育学生的优良学术基础,并透过多元化的实习机会、全球文化沉浸体验计划,以及与企业合作项目,装备他们掌握工作所需技能。因应香港以至整个区域发展,学校积极推动科研,进一步开拓新知识及提升教学质素。配备崭新及完善设施的香港都会大学赛马会健康护理学院已于2021年1月正式启用。随着新校舍的落成,大学会为教职员和学生营造更理想的环境,促进彼此间的互动。
1、香港9所公立大学之一
2、全日制学生人数在全港院校中排名第6
3、全港最大规模、唯一由政府创办并参与JUPAS的自资院校
4、获教育部列为提前批次录取的本科重点高校
5、课程均获政府及专业机构认可
6、丰富奖学金机会,2020/21学年已颁发36项奖学金
7、超过91%毕业生成功获聘或继续升学(2019年全日制课程毕业生)
8、学生屡于本港及国际比赛获奖(如台湾金马奖最佳动画短片奖)
9、提供丰富的实习及就业机会,其中包括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网易、小米、香港电讯、渣打银行、恒生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亚洲)、中国银行(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大公报、红秀等
10、香港四大家族投资院校:郭得胜(MC郭得胜楼)、李兆基(李兆基商业管理学院)、李嘉诚(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郑裕彤(MC郑裕彤楼)
香港公开大学致力提升科研实力,开展具备应用价值的研究项目,造福社会。自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于2014年推出自资院校研究项目资助计划。截至2021年,已成立了以下7所研究机构:国际商业及管治研究所、创新科技与持续发展研究所、开放及创新教育研究所、公共及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双语教学研究所、数码文化与人文学科研究所、田家炳中华文化中心。
2020年9月,都会大学获研究资助局拨款逾1500万港元,资助总额称冠本地自资院校
根据研究资助局刚公布的拨款结果,都大获拨款逾1500万港元,开展17个研究项目,资助总额为15间合资格自资院校中最高。在获资助的项目中,其中16项属“教员发展计划”(FDS),获批的资助总额(逾1480万港元)亦为众自资院校之冠,当中4个项目的资助额更超过100万港元,为自资院校中最多高额项目的院校。
2019年9月,都会大学获研究资助局拨款逾2100万港元,资助总额称冠本地自资院校
根据研究资助局刚公布的拨款结果,都大获拨款逾2100万港元,开展17个研究项目,资助总额为14间合资格自资院校中最高。都大2019年成功获拨款的项目数量及资助总额亦比2018年高(2018年获拨款一千三百万港元,开展11个研究项目)。此外,都大是唯一的自资院校在“院校发展计划”(IDS)连续6年获得拨款、亦是本年度唯一获逾2000万港元资助的院校。是次拨款结果大大肯定了都大在开展及推广研究的优势及努力。
公诚毅朴,开明进取
本校致力于推动学生学习、增进知识和提升研究工作,并着重发展专业及应用课程,以配合学生对学习的期望及响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一所提供多元学习模式的大学,我们秉承公正、诚信、坚毅和创新等核心价值,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科技,为同学们提供世界级的优质教育。
香港都会大学时期
色彩:青、蓝
香港都会大学校徽的设计简单鲜明,采用大学新名称的英文缩写(HKMU)的其中两个英文字母「M」及「U」,「M」代表「我」即学生,而「U」代表「你」,泛指围绕学生的一切,包括朋辈、老师、社群、社会等。此外,新校徽采用了青绿色及蓝色,既有传承意味,亦有青出于蓝之意,配合大学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转型,跨越旧有的界限,突破常规,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香港公开大学时期
色彩:海洋蓝、森林绿
香港公开大学的校徽由太阳和月亮两个标志结合组成,其设计概念源自于大学英文名称「Open University」的简称「OU」。字母「O」代表太阳,而两个字母之间的空间代表弯弯的月亮,校徽具有公开大学提供「灵活学习」教学模式的象征意义。
此校徽亦巧妙地糅合了西式设计与漂亮的中国书法,其中大学的中文名称笔划简洁及精细,由著名中国书法家启功先生以楷书精心题写。融合了中西风格的校徽被认为象征着大学致力提供不同专业范畴的多元化课程。
何建宗,生态学家、国际知名红潮和水质研究专家、香港绿色力量会长
聂锦勋,前香港工程拓展署署长
郑云翔,天时软件有限公司营运总裁
陈炳宙,香港特别行政区认许大律师
苏振光,香港警务处高级督察
钟志光,香港资深体育评述员
梁建勇,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福州市常务副市长
宋高松,北门建设集团董事长
蔡子健,香港资深电视演员
周永勤,香港特别行政区元朗区区议会议员
云翔,香港导演、第49届芝加哥国际电影节艺术成就奖
黄家熙,香港消防员,金英勇勋章
198年代初,港英政府探讨在香港提供公开教育的可行性
1987年10月,经教育统筹委员会研究后,时任香港总督卫奕信在《施政报告》中落实筹办香港公开进修学院
1988年,香港公开进修学院筹备委员会成立
1989年5月,香港公开进修学院正式成立,并根据于同年刊宪的《香港公开进修学院条例》授予颁授大学学位的法定资格
1989年7月,首次招生,成为香港第一所以遥距模式教学的高等院校,学院采用灵活的学分制度,让学生分期积累学分,以至取得学位
1992年8月,香港政府公布接纳香港公开进修学院毕业生,申请以大学学位学历为入职条件的政府职位
1992年11月,香港公开进修学院开办的17个学位课程通过香港学术评审局的学术评审
1993年11月,香港公开进修学院举行首届毕业礼
1995年6月,学院通过香港学术评审局的评审,并获评审小组建议在1996年6月后授予自行评审资格
1996年10月,香港政府授予香港公开进修学院自行评审资格,确认学院具有自行管理和保证课程质素的能力
1997年2月,香港行政局原则上同意香港公开进修学院升格为大学
1997年5月,香港立法局三读通过,香港公开进修学院升格为“香港公开大学”,成为香港第七所法定大学。正名标志着外界对公大在学术上的成就及贡献的认同。新校名内的中文校名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
1998年10月,香港公开大学学生获香港政府纳入免入息审查贷款计划
1999年6月,获国际远距离教育联会颁发“1999年度优异机构大奖”
1999年10月,香港政府宣布向公开大学一次过拨款5,000万港元,设立分区学习中心及接受公开大学申请香港研究资助局补助金
2000年6月,香港公开大学电子图书馆计划获颁发“斯德哥尔摩科技挑战奖”
2000年10月,为答谢李嘉诚基金会捐款4,000万港元,支持设立港岛教学中心,“香港公开大学持续及小区教育中心”正式命名为“香港公开大学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
2001年9月,首次开办全日制副学士课程
2003年5月,推出首个全日制衔接学士学位课程
2004年5月,与职业训练局合作推出衔接学位课程
2005年5月,与医院首次合办护士培训课程;与国泰航空合办机舱服务专业文凭课程
2005年10月,与香港警务处合作教授“学警基础训练课程”
2006年9月,正式加入大学联合招生办法,成为首间在香港提供非资助学位课程的高等院校;与香港浸信会医院合作办学
2007年8月,与仁安医院签订合作备忘录,携手开办全日制护理学荣誉学士学位(普通科)课程。同时,免费开放教材,为香港市民提供自助进修机会
2007年9月,李兆基博士因捐赠5,000万元,支持设立大学发展基金,校董会一致同意商业管理学院命名为“李兆基商业管理学院”以作鸣谢
2007年12月,首次获政府纳入配对补助金计划,经配对后共筹得一亿六千万港元
2008年5月,与制衣业训练局首度合作开办服饰业衔接学位课程
2008年6月,全日制护理学荣誉学士课程通过香港护士管理局的专业资格评审
2020年04月,与肇庆市人民政府及肇庆学院共同筹办香港公开大学(肇庆)
2020年06月,与香港海关签订备忘录加强学术合作,落实学分累积及转移
2020年06月,与南方新闻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发展
2020年11月,与香港体育学院签订备忘录,支持香港精英运动员训练与进修双轨发展
2020年11月,与西班牙职业足球联盟LaLiga签署协议,支持培育未来体育领袖
2020年12月,加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另3所港校为:港中大、港科大、港理大)
2020年12月,与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开展合作
2020年12月,香港公开大学校董会通过“香港都会大学”为大学的新名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正式通过新名称前,大学继续使用“香港公开大学”的名称。
2021年6月18日,《2021年香港公开大学(修订)条例草案》刊宪,如条例草案获香港特区立法会通过,香港公开大学于9月1日改名为“香港都会大学”。
2021年6月28日,6月28日,香港公开大学公布新校名“香港都会大学”的校徽。
以上相关数据更新截至2021年10月,具体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