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眼蕈蚊

眼蕈蚊又名尖眼蕈蚊、小黑飞,为小型暗淡蚊类。眼蕈蚊幼虫以土壤中的真菌藻类为食,啃食植物根部传染真菌,造成植株感染。成虫体翅为灰黑色,它们易生于潮湿土壤,寄主植物包括多肉植物、兰花、君子兰等,繁殖速度非常快。成虫不仅在家里飞来飞去恼人厌,成虫雌性甚至会叮人,一般喷洒药物时会迅速飞走,待药效失灵后重新回来,迁延不绝,难以根治,但保持盆土适当干燥,它们就活不成了;如果非常严重时可以使用一些灌根类的药物来杀死幼虫。
目录
眼蕈蚊介绍

基本介绍

眼蕈蚊又名尖眼蕈蚊,为小型暗淡蚊类。幼虫灰白色,长筒形,老熟幼虫10~13毫米长,头部骨化为黄色,眼及口器周围黑色;共12节。小蕈蚊成虫淡褐色,体长4.5~6毫米,触角丝状,16节;足的基节长而扁,胫节端有一对距,腹部9节。为害作物:食用菌。

形态及特征

眼蕈蚊为小型暗淡蚊类。头部复眼背面尖突,左右相连形成眼桥,仅极少数种分离。单眼3个。触角16节,鞭节多样。口器短,下颚须1~3节。胸部粗大。足细长,胫节有端距,3对足的端距多为1-2-2,前足胫节端部有胫梳排成一横排或弧形扇状。翅脉较简单有大毛,或仅前边几条有毛;Rs不分支,基部弯折与R1垂直如短横脉,径中横脉则似纵脉与Rs相连成直角,中脉2条呈叉状,其柄常弱。腹部筒形,雄性外生殖器粗壮,生殖突基节宽大而左右联合,生殖刺突多呈钳状,雌性腹部多膨大而端渐尖细。

病害防治

危害症状

幼虫均有群居性,为害菌丝,并蛀食子实体。有趋光性。大蕈蚊还常将子实体的菌褶吃成缺刻,被害菇体易萎缩死亡或腐烂;其对菌丝的为害,多在培养料表面咬食菌丝、菌膜,不深钻料面。较喜阴湿。小蕈蚊除具上述特性外,还吐丝拉网,将菇蕾罩住,幼虫在网内为害,被其丝网罩住的菇停止生长,渐干黄而死亡。

防治方法

首先保持菇房及环境的清洁,菇房用前进行杀虫处理,菇房安装纱窗,杜绝虫源,还可安装黑灯诱。需药物防治时,要将子实体采净。然后用2500-3000倍的50%溴氢菊脂或20%杀灭菊脂,或1500-2000倍液的50%马拉硫磷喷洒。严重发声时,可采净菇后,用10%菌蚊净熏蒸,用量0.27克/平方米,每天熏蒸1次,连续3次能彻底杀灭菇房内各发育期的蕈蚊。

价值及其他

生物学

本科昆虫种类丰富,分布广泛,在寒冷的南极洲岛屿,炎热的沙漠地带和喜马拉雅山脉海拔400m的地区均有其分布记录。眼覃蚊喜潮,阴暗环境,多聚集在阴暗的山崖峭壁、树根孔洞、灌林地、蕨类从和潮湿穴中,特别是温暖、潮的林地中数量非常大,也有些种类喜聚集在具有丰富菌群、腐烂木材和其他腐殖质的环境中。大部分种类的幼虫主要以点菌为食,生活在枯木,真菌,动物便中等,不少种类是食(药)用菌及阅林植物害虫。

发生规律

在条件适宜的温室大棚中,眼蕈蚊全年均可发生为害,广东以3-6月和9-11月虫量最多,7-8月由于天气炎热而虫量较少。成虫不取食,有趋光性和趋黄性,喜在腐殖质多的环境中产卵,卵多产于蝴蝶兰水苔基质的缝隙中,多堆产,单头雌虫的产卵量可高达300粒。大龄幼虫能吐丝结网,常群集在网下取食、停息。

眼蕈蚊相关榜单
10种最可怕的植物花卉虫害 哪种花卉害虫危害大 绿植常见害虫盘点
十大植物花卉虫害名单如下:眼蕈蚊、白粉虱、蚧壳虫、蓟马、红蜘蛛、蚜虫、蛴螬、线虫、斑潜蝇、军配虫,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10种最可怕的植物花卉虫害 哪种花卉害虫危害大 绿植常见害虫盘点
十大植物花卉虫害名单如下:眼蕈蚊、白粉虱、蚧壳虫、蓟马、红蜘蛛、蚜虫、蛴螬、线虫、斑潜蝇、军配虫,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农作物害虫
  • 地下害虫
  • 花卉害虫
  • 林木害虫
  • 家庭害虫
  • 昆虫节肢
  • 寄生虫
  • 猛兽
  • 国宝动物
  • 宠物
  • 灭绝动物
  • 动物之王
  • 节肢动物
  • 鸟类动物
  • 两栖动物
  • 爬行动物
  • 哺乳动物
  • 甲壳动物
  • 海洋动物
  • 鱼类动物
  • 棘皮动物
  • 热门文章
  • 十大植物花卉虫害
  • 十大海洋动物之最
  • 海洋十大速度最快的动物
  • 十大网红宠物
  • 陆地十大最凶猛的猛兽
  • 世界上最聪明的海洋动物
  • 十大家庭害虫
  • 世界十大最团结的猛兽
  • 海洋十大具有超能力的生物
  • 世界十大最长寿的海洋动物
  • 海洋十大食肉动物
  • 世界上十大最毒水母
  • 世界八大狮子种类
  • 世界上最强的十大猛兽
  • 十大已灭绝的大象
  • 热门词条
  • 1
    蓟马
  • 2
    蚧壳虫
  • 3
    眼蕈蚊
  • 4
    蚜虫
  • 5
    斑潜蝇
  • 6
    军配虫
  • 7
    红蜘蛛
  • 8
    线虫
  • 9
    白粉虱
  • 10
    蛴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