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梆子是一首由冯子存根据华北地区传统民间乐曲改编的笛子独奏曲,是北方梆笛的代表曲目。原曲优美明快,热情奔放,曲调优美健朗,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常用于戏曲过门,经冯子存整理加工后,赋予乐曲以粗犷豪爽、热情奔放的个性,梆笛特殊技法的安排和运用,使乐曲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广为大众所喜爱。
笛曲《五梆子》是冯子存先生根据二人台牌子曲《碰梆子》改编而成。二人台是起源于山西河曲县(也有一说是内蒙古萨拉齐),流传在晋西北、内蒙古、陕西、河北等地区,集民间戏曲、民间说唱、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演奏于一身的多元艺术综合体。二人台先后经历了“打坐腔”、“打玩艺儿”、“打软包”、“业余剧团”等发展阶段,其曲调随发展时期和地域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色。明清以来,二人台走向成熟并蓬勃发展,客观上为冯子存笛子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时机。冯子存笛曲对二人台音乐的吸收方式主要是将二人台的过场音乐中的所用的牌子曲或精彩唱腔作为素材,加以缀合和改造,形成新的更加器乐化的乐曲,这在冯子存创作的笛曲中表现最为明显。
冯子存,笛子演奏家。1904出生于河北阳原县,1904出生于河北阳原县。冯子存从小学吹笛子,冯子存自十七岁后一直从事于地方戏曲“二人台”的伴奏工作。解放后参加察北宣传队,1953年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引起了音乐界的注目,后调中央歌舞团任独奏演员。后在中国音乐学院任教。通过长期的演出实践,冯子存在“二人台”音乐风格的基础上,总结和发展了北方笛子的演奏技法,他的演奏高亢、嘹亮,具有典型的北方梆笛特色,演奏的技巧极为丰富,变化繁多,除灵活运用吐、滑、垛音外,还与有揉、震、颤等音相结合,在气、指、舌三方面的运用也非常有特点。其创作素材多源于除二人台音乐和河北、山西的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大都采用在同一主题进行变奏,音乐语言以对答、模拟为主。他是笛界壮派的代表人物和很有贡献的老前辈,无论他在笛子演奏还是笛曲创作方面,都具有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为弘扬民族音乐做出了贡献。
该曲在结构上采用了民间音乐中最常见的变奏原则。变奏手法除一般旋律常见的加花手法外,还应用了演奏技巧变化的手法。乐曲结构短小,手法朴实简练,地方色彩浓烈。曲调明快、欢悦、乐观向上,一开始就以富于色彩的抹音、花舌音吸引着听众,头四小节抹音、垛音、历音的连续安排,展现出梆笛演奏艺术的独特风采。《五梆子》主题呈示主要是五声音阶不断下行二度模进,旋律平稳,情绪洒脱安详,变宫音色彩性的安排,使音调柔和婉转,以严格变奏的手法展开乐思,其变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笛子技巧的替换和速度的递进方面,以造成情绪的逐步展开。主题共六句,微调式,格局落音逐级下行,分别为3,2,1,6,5,5。全曲共四段,为变奏体结构。笛一段呈示主题,速度较慢,旋律明晰,富于歌唱性。用滑音、剁音、花舌音等技巧润饰旋律,质朴明快。第一变奏用剁音、花舌音等技巧装饰旋律,诙谐风趣。第二变奏速度稍快,用吐音的节奏性贯穿全曲,音乐变得轻快、热情。第三变奏速度更快,即兴发挥更大,多次花花舌(颤舌音),使音乐更加热烈,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