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圆舞曲》是由小约翰·施特劳斯谱曲的圆舞曲,发行于1888年。
皇帝圆舞曲,作品第437号(Kaiser Walzer,op.437),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作于1889年秋,同年10月在柏林王宫庭园舞厅由作者亲自指挥进行首次演出。当时作者担任宫廷舞会乐长,曾创作两首以皇帝为题材的圆舞曲,另一首是为庆贺奥皇即位40周年而作的《皇帝庆典圆舞曲》(Op.434),写于1888年。而本首《皇帝圆舞曲》以华丽的旋律、典雅的风格胜过前者,且广为流传。
乐曲采用维也纳圆舞曲形式、由序奏、四首小圆舞曲和结束部构成,其中序奏部分为带结尾的三部曲式,规模较大,有独立的音乐形象,采用了并非圆舞曲节奏的2/2拍子。整个乐曲给人以端庄严肃、富丽堂皇的感觉。
序奏本身独立成章,C大调,2/2拍子,为带结尾的三部曲式。乐曲开始先呈示出具有典礼进行曲特点的段落,它以从容的速度出现,庄重而具有进行曲风格。序奏部分开始,乐队以从容不迫的速度奏出具有典礼进行曲特点的音乐,仿佛是在舞会正式开始之前,人们纷纷步入舞池时的情景。简短的中间部采用第一小圆舞曲。序奏的最后,出现了富于男性特点的大提琴独奏旋律,极为抒情、优美,正是后来的第一圆舞曲主题的变奏形式,使人联想到男士们邀舞的场面。
第一圆舞曲为C大调,由对比性的二部曲式组成。两个主题充分体现了全曲的基调:第一主题徐缓、舒展,具有浓厚的典礼色彩,以大跳音程为主的旋律如波浪起伏奔涌,它的主要音调在序奏中已出现,人们认为这是上了年纪的主宾起舞的场面;第二主题热情活跃,这一主题使乐曲情绪渐渐生动,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喻示着参加舞会的人们都开始翩翩起舞。在三小节的过渡之后,两个主题都反复了一遍。
第二圆舞曲采用降A大调,二部曲式。流畅的旋律充分地体现出了施特劳斯圆舞曲所独具的特色。第一主题舒缓平静,温情脉脉;第二主题顿挫跳跃,活泼而富于生气。
第三圆舞曲又转回C大调,采用二部曲式。第一主题突出附点节奏,流畅而明澈,富有弹性;由管乐和大提琴奏出的第二主题端庄稳重,富于男性气质,表现了富丽堂皇的气氛,将乐曲推向了高潮。
第四圆舞曲为F大调,带有再现的三部曲式。活跃华丽的主题继续表现盛大的舞蹈场面。第一主题以短促的八分音符使乐曲显得活泼而又诙谐;第二主题以悠扬舒展性格与前后形成对比。
结束部首先再现第一、第三小圆舞曲,接着,在热闹的舞蹈氛围中忽然放慢速度,随后在宁静的意境中再现第一小圆舞曲的第一主题,最后在三拍子的圆舞曲速度上,用整个乐队强烈的全奏结束全曲,形成热烈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