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进行曲》又称为《大进行曲》是意大利作曲家居塞比·威尔第所作,是四幕歌剧《阿伊达》第二幕第二场达拉斯凯旋时的音乐。
在埃及法老时期,埃及军统帅、青年勇士拉达米斯奉命率军迎击埃塞俄比亚军入侵。他的恋人阿伊达原是埃塞俄比亚国王阿莫纳斯罗的女儿,因战败被俘,隐瞒身份,在埃及公主安涅利斯身边当一名女奴。拉达米斯的出征,使她处于极度矛盾中。公主也爱着拉达米斯,看到他和阿伊达之间的爱情,妒火中烧,千方百计折磨阿伊达。拉达米斯凯旋归来,并将阿伊达之父俘获。为嘉奖他的战功,埃及王把公主许配给他。但拉达米斯只爱阿伊达,阿莫纳斯罗利用这一点,用计从他口中探得重要军事情报后逃走了。拉达米斯被判为叛国罪而等待处死,阿伊达在地下石窟中等着他。最后,这对情人之死完成了歌剧的悲剧使命。
该剧一开始的拉达米斯浪漫曲,前段是宣叙调,雄壮果敢,间以铜管辉煌嘹亮的伴奏,显示这位青年统帅的英武挺拔;后段是咏叹调,旋律热情奔放,抒发他对阿伊达炽热的爱情。
第一幕终曲祭司们的诵经合唱,运用增二度音程的特殊进行,充满奇异而迷人的东方色彩。
第二幕中公主与阿伊达的二重唱,把公主的妒忌、傲慢和机灵诡谲,以及阿伊达纯洁、真挚和忍辱负重的性格特征刻划得栩栩如生。
第三幕阿伊达的浪漫曲,乐队先后奏出阿伊达的主题和带有异国情调的乐句,勾起她对故国的怀念。
第四幕公主与拉达米斯的二重唱,把公主对拉达米斯由恨而爱,转而祈求、悔恨的内心转变过程极为成功地描绘出来,是所有歌剧中由次女高音演唱的最有名的唱段。
威尔第和《阿伊达》
1832年,米兰音乐学院犯了它历史上最严重的错误——它拒绝了一名来自小镇布塞托的青年的求学要求,如果今天它还能被我们提起的话,也许正是因为这个错误。
这名青年叫朱赛比-威尔第,他被拒绝的原因是超过音乐学院规定的入学年龄,并且——最重要的是被认为“没有任何显著的音乐才能”。
但是,如果把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削减到只剩下两名,那将是朱赛比·威尔第以及和他和同年降生的瓦格纳。后者支配了除意大利外的整个欧洲,前者则在意大利有着神一样的统治。
1842年,机遇终于降临到威尔第头上,罗西尼推荐为他任经理的剧院写一部歌剧《那布托》,该剧的成功使威尔第一夜成名。此后的六十年,威尔第完成了几十部歌剧的创作,其中的《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阿伊达》是歌剧舞台常演不衰的节目。
1869年11月,埃及总督伊斯梅尔·帕夏为庆祝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在罗马建立了一家意大利歌剧院,以4000金磅邀请威尔第为其写一部歌剧,遭到了他的拒绝。
但是不久,来自巴黎的四页纸改变了一切。
法国著名的埃及学家马里埃特依据埃及的祭坛下曾经发掘出的男女两付骨骸为中心,构想出一个凄美的故事,并把它寄给了威尔第。
这就是《阿伊达》的故事提纲:埃塞俄比亚国王阿莫那斯罗为救被俘虏的女儿阿伊达而发兵埃及,而此时阿伊达隐姓埋名作了埃及公主安娜丽斯的女仆。阿伊达的恋人青年侍卫长拉达梅斯奉命迎击入侵者,并俘获阿莫那斯罗为人质凯旋归来。阿莫那斯罗利用女儿刺探埃及军情,拉达梅斯在与阿伊达幽会时无意泄露机密,被阿伊达的情敌公主安娜丽斯听见。拉达梅斯被判死刑,后阿伊达为之殉情。
威尔第他迅速安排了脚本,并开始谱曲。
1871年12月24日,《阿伊达》在埃及上演,次年2月8日在米兰的斯卡拉剧院,威尔第用一根象牙和黄金制成的指挥棒指挥了《阿伊达》的演出。此后的几个月,《凯旋进行曲》几乎响遍意大利和欧洲的所有舞台。
居塞比·威尔第于1813年10月10日出生于意大利帕尔马的隆高勒,比在莱比锡出生的瓦格纳晚5个月。他的父亲是当地旅馆的老板和杂货商。这是一个家境清贫的农民家庭。父亲打发他到附近布塞托一个鞋匠家去住,他在那里学习管风琴,并在镇上管弦乐团工作。当他被镇民送往米兰音乐学院学习时,却遭到拒绝,被拒原因是他的岁数太大(超过了14岁)。从未受过训练,缺乏音乐才能。他回到布塞托,后来开始写他的第一部歌剧《博尼法乔伯爵奥贝尔托》,该剧于1839年他26岁时在斯卡拉歌剧院上演,这部歌剧取得了巨大成功,使他获得了创作三部新歌剧的合约。1842年,因歌剧《那布科》的成功,使他一跃而成为意大利第一流的作曲家。当时的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威尔第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厄尔南尼》、《阿尔济拉》、《列尼亚诺战役》等以及一些革命歌曲鼓励人民起来斗争,有“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
五十年代是威尔第创作的高峰时期,他勤奋不懈的创作,先后写出了《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等七部歌剧,奠定了歌剧大师的地位。后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伊士运河的通航典礼创作了《阿伊达》。威尔第谱写了《阿伊达》之后16年就再没有写过任何歌剧,晚年又根据莎士比亚的剧本创作了最后两部震惊--悲剧性的《奥塞罗》和喜剧性的《福斯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