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氏口虾蛄在印度-西太平洋广泛分布,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尼,越南,澳大利亚,阿拉弗拉海,日本,中国沿海。
伍氏口虾蛄体浅灰色,半圆筒状,上下扁平,全长约为腹宽的4.6-5.0倍,约为头胸甲宽的5.2-5.8倍,长成个体体长约120mm。眼有柄,和第一触角同样附着在头部前两个可动的体节上。胸足8对,前5对为额足,后3对为步足。额角略呈纵长方形,无中央刺,略超出眼柄基部;前缘平,前侧角方形。头胸甲前侧角尖锐突出,后侧角圆形,具3条明显的纵脊,中央脊的前1/4分叉平行,后端延伸至头胸甲末缘4/5。眼节鳞片状突起中等大小,前缘斜,外侧向后方斜伸,宽大于高,不及额角宽度的一半,两端伸不到额角侧缘。腹部各节背面具4条纵脊,第2及第5腹节背面具典型黑斑,两侧缘各有1对强壮刺。第6节后缘稍突。尾节宽稍大于长,背面仅具1条中央纵脊,细长尖锐,基部1/6具1尖刺。亚中央齿、间齿及侧齿尖锐而显著,均无活动刺。亚中央齿内缘及外缘分别具5-9个小刺,小刺末端钝圆。尾肢基节及指节黄色,腕节蓝色。基节腹突起外刺显著短于内刺,均向内凹。突出叶略短于内刺,突出叶及尾肢末节缘毛长而显著。外肢基节外缘一般有7-8个活动刺,外肢末节及内肢具显著缘毛。掠肢腕节背面光滑无脊,末端不形成齿或刺,腹缘末端形成1钝齿突;掌节细长,成长个体其长约为高的5.3倍,上缘基部有大小各一尖刺,远端4/5排列栉状尖细刺,下缘末端形成1尖刺;指节短而尖,内缘2齿较细小,末齿较强壮,稍向内凹;该节长度约为第一齿基部处宽度的4.5倍。步足较纤细,双肢形。
伍氏口虾蛄主要在水深5-50m以内的水域活动,栖息深度及对温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底质以泥或泥沙质为主,选择性不强。
伍氏口虾蛄每年的繁殖季节为4-8月,当年的个体及2龄个体均交配产卵。无节幼体在受精卵内度过,孵出时已为蚤状幼体,前期称伪蚤状幼体(Pesdozoea),营底栖生活,以体内残留的卵黄为食;经7-8次蜕皮后变为复合蚤状幼体(Synzoea),已具备8对胸肢,营浮游生活,经4次蜕皮后变为口足幼体(Stomatopodit),改营底栖生活,形态近似成体(自然条件下幼体变态过程约需4-5个月),再经10-12个月的成长达到性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