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乌贼,是管鱿目乌贼科花乌贼属乌贼动物。腕较为粗短、扁平,呈刀锋形,分布着4排吸盘;其中,第一对腕比其他的腕要稍短一点;左腹侧一条较粗大的腕是生殖用的交接腕,腕上有用来传递贮精囊的深沟;火焰乌贼有椭圆形的外套膜,在外套膜的背侧与腹侧表面以及头部、眼睛上方有许多突起的鳞状物,可以帮助它们在海底前进;雄性的个头比雌性小很多。因其外表颜色主要为鲜艳的红色、褐色和黄色,且身上有很多突出的鳍状物,游动时犹如一团燃烧的火焰而得名。
火焰乌贼分布在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马来西亚与澳洲北部热带海域,栖息在海水底部的泥沙区域,分布深度从3公尺到86公尺。火焰乌贼为日行性,以表面的色素细胞进行复杂的伪装。捕食鱼类和甲壳类生物。当一对雌、雄火焰乌贼碰头时,即可能进行交配;雄乌贼以交接腕将精囊递入雌乌贼的外套膜中,让卵受精;随后雌乌贼会将卵产下,一次只产一颗,并以触手将卵固定在珊瑚、岩石甚至浮木的隙缝之中。
火焰乌贼是已知的一种肌肉组织具有毒性的乌贼,毒性可与蓝环章鱼匹敌,因此不具有食用价值。然而,由于特殊的外表与鲜艳的体色,火焰乌贼在水族市场很受欢迎。火焰乌贼也是所知的一种会在海床以腕足和鳍行走的乌贼动物。
火焰乌贼的自然栖地,包括西澳大利亚州的曼都拉(南纬32度33分,东经115度04分)、昆士兰州(南纬27度25分,东经151度43分)以北,到新几内亚南部的阿拉弗拉海海域,以及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 、摩鹿加群岛海域,和马来西亚的马宝岛、诗巴丹岛海域。
1874年10月9日,一只雌性的火焰乌贼在阿拉弗拉海(南纬09度59分,东经139度42分)被英国皇家学会的挑战者探险队所捕获,开启了科学界对火焰乌贼的研究。这只最早的火焰乌贼标本目前存放于伦敦自然史博物馆。
火焰乌贼有椭圆形的外套膜,腕臂较为粗短、扁平,呈刀锋形,分布着四排吸盘;第一对腕足比其它的腕足要来得稍短一点。在左腹侧一只较粗大的腕足则是生殖用的交接腕,腕上有用来传递贮精囊的深沟。在外套膜的背侧与腹侧表面,以及头部、眼睛上方有许多突起的鳍状物,这些鳍可以帮助火焰乌贼在海底前进。火焰乌贼也是所知唯一一种会在海床以腕足和鳍行走的乌贼动物;因为乌贼骨较小,火焰乌贼无法在水中长途游泳。
已知最大型的火焰乌贼标本,外套膜长度有8公分,然而大多数的体型都在6公分以下。火焰乌贼的乌贼骨只占外套膜长度的2/3左右,外观呈长斜方形,带微黄色泽,两端削尖,中段微微鼓起。和大多数的乌贼不一样,火焰乌贼的外套膜并没有乌贼骨突出所形成的锥。
火焰乌贼栖息在海水底部的泥沙区域,分布深度从3公尺到86公尺;为日行性,以表面的色素细胞进行复杂的伪装,捕食鱼类和甲壳类生物。火焰乌贼以接近腹部的一对触手在海床表面行走,这是它们主要的移动方式。火焰乌贼原本的体色是深褐色,若遭到骚扰,就会在体表、触手和头部快速闪烁着黑色、深褐色、白色与黄色的斑纹;在发动攻击前的瞬间,触手前端会显现明亮的红色。
当一对雌、雄火焰乌贼碰头时,即可能进行交配;雄乌贼以交接腕将精囊递入雌乌贼的外套膜中,让卵受精。随后雌乌贼会将卵产下,一次只产一颗,并以触手将卵固定在珊瑚、岩石甚至浮木的隙缝之中。初时卵呈白色,随着小乌贼发育,会逐渐便透明。小乌贼一出生即具备与双亲相同的伪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