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吉对虾原产国家中国、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目前广泛性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北部、新几内亚,中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墨吉对虾甲壳透明,光滑,散布有棕色小斑点,死后呈白色。额角基部和尾肢末端粉红色,尾节后半部青绿色。额角基部背脊很高,侧面观略呈三角形,前部较平直而细,末端尖,伸至第一触角柄第二节中部(♀)或第三节中部(♂)。上缘6-9齿,较均匀分布,下缘4-5齿,甚小;额角后脊伸至头胸甲近后缘,无中央沟,侧沟浅,向后伸至胃上刺下方消失。肝沟浅而不明显;颈沟略呈弧形。眼胃脊显,长度约占肝刺至眼眶缘距离的2/5;无肝脊和额胃脊。腹部自第4节中部至第6节背面具中央纵脊;第6节长约为高的1.2倍。尾节短于第6节,末端尖,侧缘无活动刺。第一触角柄较短,约为鞭长的1/3;上鞭长度约等于头胸甲长;第二触角鳞片末缘超出第一触角柄末端。第1步足有基节刺和座节刺,第2步足仅有基节刺而无座节刺;5对步皆具外肢,第5步足外肢较小。雄性交接器似长毛明对虾,中叶末端突起较小,几乎不超出侧叶末端。雌性交接器似长毛明对虾,中央前突稍大,约为纳精囊宽的2/7;纳精囊圆形,中央纵行开口边缘向外卷起较高。
墨吉对虾生长温度为20~38℃,最适生长温度为25~32℃,水温15℃以下减少或停止摄食,10℃以下出现死亡,高温35℃以上,摄食与生长均受到较大影响。盐度15~30,但适应范围很广,pH值范围6.0~8.2,最适宜范围7.5~8.5。夜间具有趋光性。产卵期为3-9月,4、5月为盛期,产卵后亲虾多数死亡。成虾活动与气象、水文状况密切。不做长距离迁移。
墨吉对虾主要交配期在11-12月,但常年都有交配。产卵期3-9月产卵盛期4-5月。幼虾栖息于盐度较低的沿岸浅谈,往往溯河而上,常生活于河流下游,成虾生活于较深水域,但一般不会超过20米水深,墨吉对虾不做长距离洄游,只在本虾场范围内小规模移动。
墨吉对虾在几年来进行人工育苗,遇到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二个,一是幼体饵料问题;二是水质间题。由于这两个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因此大大影响育苗效果,为了提高墨吉对虾育苗成活率,今后应着重解决这些问题。结合育苗的情况,谈一些看法,供生产参考。
1、幼体饵料问题
墨吉对虾搔状幼体的饵料,我们是引用青岛培养的三角褐指藻,其生长适宜水温25℃以下,当水温28OC以上几天就下沉死亡。而墨吉对虾育苗宜于水温25℃以上。因此,往往育苗需要三角褐指藻时,无法保证供应,对育苗成活率受很大影响。要根本解决问题,唯有培养适宜高温生长,又适合墨吉对虾摄食的单细胞藻类。在当前无法解决之前,我们试用酥母和扁藻等做饵料,取得一定的成效,特别是扁藻培养墨吉对虾搔状幼体效果显著(另有报告)。酵母与其它单细胞藻混合投放有一定效果。这对解决墨吉对虾幼体饵料找到一些途径。
土池培养饵料,广东鱼楹水质肥沃,一般不需要施肥。1974年我们施放少量氮、磷肥,迅速繁殖大量浮游生物。硅藻大量繁殖后死亡沉淀、凝结成块状粘液物,水温高时,浮于池中,大大影响水质,幼体易粘附而死亡。即使不施肥,育苗池静水一周左右,亦能大量繁殖浮游生物,使池水变黄揭色,硅藻大量死亡,同样影响水质,故土池育苗怎样控制浮游生物量,保证水质新鲜亦是重要的环节。
2、水质问题
广东鱼很底质多属泥质底,且滩涂也是泥质,潮水入楹都是很混浊,幼体附肢有很多刚毛,极易枯附脏物产生下沉,以致死亡。所以在静止水体育苗,宜采用砂过滤海水。土池育苗,尽管池水经过一段时间静止,但水亦不清净,水中常有悬浮颗粒。泥壁是泥质,风一吹,池边水质易混浊。尤其育苗时间需半个月以上,阳光强,水质易恶化,需要换水要解决这个间题,最好采用水泥池育苗,或土池底铺砂,池四周堤用石砌,用水经过大鱼楹沉徒后,再引进育苗池,或育苗池的闸口有简单的过滤设备,经过滤后,才引水入土池,这样水质清净,有利于提高育苗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