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月形天蚕蛾(学名:Actias luna)是天蚕蛾科、尾天蚕蛾属蛾类。美洲月形天蚕蛾身体肥大,多毛,翅膀颜色灰白,并有弯弯的长“尾巴”。美洲月形天蚕蛾的身体呈现一种很可怕的绿色,每个翅膀上还有一个明亮的眼点,这对于它们逃避敌害十分有利。
广泛分布在北美的森林地区(Carter,1992)。在加拿大,从新斯科舍省到魁北克中部和安大略省都发现了该物种。在美国,从大平原以东一直向南到墨西哥北部的每个州都有发现该物种。雄蛾同许多飞蛾一样,生有羽毛状的大触角,可用来探知远在3千米外的雌蛾散发出的气味,因此触角在雄蛾寻偶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700年,詹姆斯·佩蒂弗(James Petiver)描述并命名为Phalena plumata caudata,这是昆虫文献中报道的第一个北美土蛾。最初的拉丁名,大致翻译为“灿烂的羽毛尾巴”,当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于1758年在第十版Systema Naturae中描述该物种时被取代,并将其更名为Phalaena luna,后来的Actias luna,种加词luna源自罗马月亮女神Luna。通用名称变为“月蛾”。
美洲月形天蚕蛾发生在北美的森林地区。它们似乎更喜欢杜鹃林,有山核桃、核桃、漆树和柿子等树木。
广泛分布在北美的森林地区(Carter,1992)。在加拿大,从新斯科舍省到魁北克中部和安大略省都发现了该物种。在美国,从大平原以东一直向南到墨西哥北部的每个州都有发现该物种。
成虫翼展为75-105毫米。身体肥大,多毛,翅膀颜色灰白,并有弯弯的长“尾巴”。身体呈现一种很可怕的绿色,每个翅膀上还有一个明亮的眼点,这对于它们逃避敌害十分有利。前翅和后翅都有盘状眼点。从密歇根州向北是单伏型(一代),在整个俄亥俄河谷是双伏型,向南是三伏型。在路易斯安那州和佛罗里达州,一年中的每个月都可能发现成虫。此外,饲养的标本的颜色通常与自然界中的标本不同。多世代(两代或更多代)种群中春季幼虫的成虫通常是深绿色的,翅膀边缘呈红紫色,而后期幼虫的成虫则更黄,边缘呈黄色。南方种群的蛾往往较小。触角呈四边梳状,雄性的触角比雌性的大。雄性的颜色更黄绿色,而雌性的颜色更蓝绿色。
卵略呈椭圆形,白色,有着斑驳的棕色。报告的最大尺寸为1.9毫米×1.6毫米×1.2毫米(长×宽×高)。
亮绿色的成熟毛虫长55-70毫米。腹部第1至第7节有一条黄白色的亚螺旋线,后部的黄线延伸穿过第1至7节的背部,刚好在螺旋水平上方。从1到8,所有胸段和腹段都有一条带刚毛的中段横带。身体上稀疏地覆盖着白色的短刚毛。头部从绿色到棕色不等。就在化蛹之前,毛毛虫会变成红色。
早期龄期的外观与后期龄期有很大不同。Packard(1914)提供了五个幼虫龄期的彩色图纸和详细描述,但应该注意的是,同一批卵的幼虫存在一些差异,不同种群的幼虫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作者饲养的所有龄期的幼虫在外观上与帕卡德所描绘的明显不同。即使在兄弟姐妹中,一些五龄幼虫的刚毛(多毛)也比其他幼虫多得多。帕卡德(1914)给出了五龄的长度:一龄:6-8毫米,二龄:9-10毫米,三龄:13-15毫米,四龄:23毫米,五龄:65毫米。
单层茧被叶子包裹着。蛹的深棕色后端(翅膀和附属物紧贴身体,大部分腹部不可移动)通过火化器(钩状刺)固定在茧后部的一块丝绸上,这使得成虫能够从蛹的外骨骼中出来。
美洲月形天蚕蛾是一种夜行性物种,白天不常见。与许多土蛾科动物一样,美洲月形天蚕蛾使用翅膀图案来防御捕食者。可以在不参与繁殖行为时保持不动,从而模仿地面上的活叶和死叶,白天栖息在梧桐树的树皮上时也几乎不可能看到。美洲月形天蚕蛾在受到攻击时也会剧烈地扇动翅膀。雄蛾同许多飞蛾一样,生有羽毛状的大触角,可用来探知远在3千米外的雌蛾散发出的气味,因此触角在雄蛾寻偶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美洲月形天蚕蛾是一种昆虫食草动物。作为毛毛虫,它以各种山核桃、核桃、枫香、柿子和桦树的叶子为食。据报道,它特别喜欢柿子。
根据它们生活的气候,美洲月形天蚕蛾每年产生不同数量的世代。在加拿大和美国北部地区,它们是单伏型(一代),意味着每年一代。卵期约为10天,幼虫期为6-7周,蛹期为2-3周,5月底或6月初出现有翼成虫期为一周。在大西洋中部各州,该物种是双伏特型,而在更南的三伏特型中,这意味着每年分别有两代和三代。在中部各州,第一代出现在四月,第二代出现在七月。更南边,第一代最早出现在3月,第二代和第三代间隔8到10周。
成虫的平均寿命约为一周,在此期间它们的唯一目的是繁殖,最后它们会死亡。由于缺乏口器,它们不进食,因此仅依赖毛虫阶段积累的储备。通常,雌性在雄性之后从茧中出来。
美洲月形天蚕蛾在山胡桃和核桃等多种树上产卵,通常一年繁殖两代。但在加拿大等夏季较短的地方,月形天蚕蛾只在5月份到7月份之间繁殖一次,而在墨西哥等气候温暖的地方,一年则可繁殖三代,因此在这些地区它们的数量相对较多。
美洲月形天蚕蛾有一个共同的交配过程,其中雌性在夜间释放出挥发性的性信息素,雄性飞翔时通过它们的大触角检测到这些信息素。雄性可以在几英里的距离内检测到这些分子,然后沿着风的方向飞行,直到到达雌性。月蛾雌性与第一批找到它们的雄配,这个过程通常在午夜后开始,需要几个小时。
美洲月形天蚕蛾是一种野生丝蛾。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干扰交配的明亮蒸汽灯的使用增加,美洲月形天蚕蛾的数量有所下降(Tuskes等人,1996)。然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美国政府或密歇根州都没有将月蛾列为受威胁物种。
美洲月形天蚕蛾在教室里被用来帮助教授昆虫的生命周期,它们在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方面也表现出色,可以提供的教育和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