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宵》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诗作。此诗前二句写清幽宜人的春夜美景,告诉人们应珍惜美好的光阴;后两句写富贵人家轻吹低唱,在良宵美景中尽情享乐的情景。全篇语言明白如话,而立意深沉含蓄,耐人寻味,其中“春宵一刻值千金”更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春宵⑴
春宵一刻值千金⑵,花有清香月有阴⑶。
歌管楼台声细细⑷,秋千院落夜沈沈⑸。
⑴春宵:春天的夜晚,亦喻指可贵的欢乐时光。
⑵一刻:比喻时间短暂。刻,计时单位,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分为一百刻。
⑶花有清香:意思是花朵散发出清淡的香味。月有阴:指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
⑷歌管:指歌唱的声音和乐器的演奏声。歌,唱曲子。管,即笙、笛、箫一类的管乐器。
⑸院落:庭院。夜沈沈:形容夜色深沉漫长。沈沈,即“沉沉”。
春天的夜晚是十分珍贵的,虽只一刻价值可抵得上千金呢。枝头上美丽的花朵开放了,散发出清净的香气,天上的月光照到了又有了朦胧的倩影。
这时,耳朵边唱曲吹箫从那楼台高处飘过来,声音很是悠扬而细软。在那边的院子中还有人荡着秋千,夜已经很深了,庭院已是一片寂静。
这首诗创作时间不详,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但从诗文内容来看,应是苏轼经历“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四年复官还朝后,对往昔的感慨之作。因为司马光复相后,对“革新党”全面打压,而苏轼为“元祐党”的首脑人物,可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以后,苏轼早已厌倦“党争”,甚至和王安石一笑泯恩仇,所以他很珍惜短暂欢愉的时光。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二句写的是春夜美景、光阴的珍贵。春天的夜晚,是那样宝贵,因为花儿散放着醉人的清香,月亮也有朦胧的阴影之美。这两句诗构成因果关系,前句为果,后句为因。这里不仅写出了夜景的清丽幽美,景色宜人,更是在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二句按意思应为“楼台歌管声细细,院落秋千夜沉沉”,在诗中语序作了调整,是因为诗歌格律使然。这两句写的是官宦贵族阶层的人们在抓紧一切时间戏耍、玩乐、享受的情景。诗人描绘那些留连光景,在春夜轻吹低唱的人们正沉醉在良宵美景之中。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良夜春景,更显得珍贵。这样的描写也反映了官宦贵族人家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不无讽刺意味。
此诗全篇写得明白如话却又立意深沉。在冷静自然的描写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对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惜光阴的人的深深谴责。诗句华美而含蓄,耐人寻味。特别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后来人们常常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暂和宝贵。
苏东坡的诗词,以风格豪放、气势雄浑、激情奔放、想象丰富、意境清新而著称于宋代诗坛。在这首诗中,他以清新的笔致描写了春夜里迷人的景色,写花香,写月色,写高楼里传出的幽幽细吟的歌乐声,也写富贵人家为了不让美好的时光白白过去,都在尽情地寻欢作乐,充分体现了他的卓越才华。
现代诗评家谷一然评注《千家诗》:然此诗首句采用单刀直入的手法,用一种肯定的语气直接点出主题。接下来的两句便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分别从嗅觉、视觉、听觉三个角度,写出了混合在春夜夜空中的花香、月影和远处楼台上的歌管声给人一种温馨宁静的感觉。末句则通过对“秋千院落”的一笔总写,更给这美好的春夜增添了无限意味。全诗以“春宵”起笔,以“夜沉沉”收笔,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意象丰富,含义无穷。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