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八斗,出自于南朝宋·无名氏《释常谈·斗之才》的汉语成语,原义是形容曹子建文才出众,后比喻才学极高;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定语、宾语。谢灵运尝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南朝·宋·无名氏《释常谈·斗之才》)
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才高八斗”。
曹植,字子建,曾受封为陈王,他从小就很聪明,才思敏捷,文词富丽,曹操很喜欢他。曹植的创作,包括赋颂诗铭和论文,留下的虽然不多,但是旧时作家对他都有很高评价。
南朝时期,宋国有一个人名叫谢灵运,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可是,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重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谢灵运的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争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既称赞了曹植的文才之高,也蔑视了天下人的才华。但这份不将天下人放在眼里的自信与轻狂,又何尝不是他内心孤独的隐喻呢。后来,人们便称曹植是“八斗之才”,同时也将学问高、文才好的人形容为“才高八斗”。
“才高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对三国时期诗人曹植的评价。曹植是魏武帝曹操的儿子,也是他的儿子里最具才华的。谢灵运虽然有些狂妄,但他的才华也是有目共睹的,并非浪得虚名。平时人们一定要勤奋学习,等到也拥有过人的才华时,也一样会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
“才高八斗”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人的文才高,知识丰富。
宋·张景《飞丸记·第二二出》:“我味此词,描情写意,宛然在目,不让长门洛神。闻得前日易生,他才高八斗,想必是他。”
现代作家陈国凯《代价》:“可是对那些和他一样,对美术一窍不通的客人,他则大谈古往今来的诗画名幅了,往往使人肃然起敬,觉得丘建中确实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现代作家唐浩明《曾国藩》:“左宗棠这人虽然才高八斗,器量却不开阔。”
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才高八斗—才华横溢
才华横溢:形容非常有才华(横溢:处处流露,充分显现)。两者都有十分有才华的意思,但有区别:1.意义不同。①“才高八斗”偏重在才华极其出众;“才华横溢”偏重在才华充分显露。②“才高八斗”只用于人,适用范围较小;“才华横溢”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诗文、书画等作品,适用范围较大。2.用法不同。“才高八斗”经常跟“学富五车”配合运用;“才华横溢”不能这么用。3.语体色彩不同。“才高八斗”多用在书面语里;“才华横溢”在口语、书面语里都常用。
【才高八斗】extremely talented
例:他在古典文学方面的造诣很高,可说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His academicattainments are high. He is extremely clever and is an authority on classical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