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1956年广东省亚热带开发计划的安排,为消灭雷州半岛旱患,1958年5月,中共湛江地委在省支持下,决定兴建鹤地水库——青年运河工程,并成立“雷州青年运河建设委员会”,由地委书记孟宪德兼委员会主任,副专员王勇兼任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受益的廉江、遂溪、海康、吴川、和湛江市郊区分别由县长或县委书记担任泽区(区)工程指挥部指挥。省水利厅派出以设计院工程师何多基为首的20余名工程技术干部到现场设计和指导施工。
工程于1958年6月10日动工,库区工程高峰期民工达5万余人,至翌年9月基本建成。灌区工程(即青年运河主河及以下各级渠道)高峰期工地民工达30万人,1960年5月各主要干渠建成,开始部分发挥效益。1963年春,库区、灌区建成,共完成土石方7300万立方米。1987年统计:用去总工程费10772万元,另累计维修经费44万元。
鹤地水库为多年调节水库,总库容11.875亿立方米,其中调洪库容3.11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5.36亿立方米,死库容3.4亿立方米,经1958年6月广东、广西两省政府协议决定正常高水位40.5米,设计洪水位不超过42米。正常高水位的相应水面108.4平方公里,相应库容8.76亿立方米。
库区枢纽工程有主坝一座,副坝36座,溢洪道两座,输水洞、船闸各一座及电站两座。
主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43米,最大坝高29.25米,坝顶长885米,防浪墙高0.8米,坝顶宽7米,坝体采用人工填土为主,拖拉机碾压。
副坝36座,总长度7025米,最大坝高23.7米,副坝之多之长为广东省水库之冠。
溢洪道两座均在左岸。第一溢洪道净宽50米,设5孔10×4.5米弧形钢闸门控制,闸底高程35.2米,设计最大泄量1500立方米每秒,陡槽末端采用消力池消能。第二溢洪道净宽120米,堰顶高程38米,也设有弧形钢闸门控制,设计最大泄量1530立方米每秒。
输水洞为潜孔式,进口高程31.0米,分为2孔,每孔断面为4×3米,用钢弧形闸门控制,设计最大输水流量为155立方米每秒(另一资料为120立方米每秒)。
船闸一座,闸室长24米,宽10.5米,可通过40吨船只。
电站两座,共装机容量5150千瓦。
库区淹没耕地8.07万亩,移民4.12万人。
鹤地水库灌区渠系从北至南贯串大半个雷州半岛。总干渠名为“雷州半岛青年运河主河”全长76公里,设计最大过水能力120立方米每秒。大干渠有东海河、西海河、东运河、西运河、四联干渠5条,共长195公里;干渠155条,长1164公里;支渠1467条,长4041公里。在运河中段建有一座西涌节制闸,用以调节上下游水位和流量,并设有船闸一座,可通航40吨以下船只。在距遂溪县城一公里的东海河上建有新桥大渡槽一座,是鹤地水库灌区最大的渠系建筑物,全长1206米,分为40跨,双悬臂支承,双柱式槽墩,最大墩高29.5米,渡槽底宽5.5米,槽身高3.5米,设计过水流量13.25立方米每秒,可通航20吨船只。
鹤地水库——青年运河建成后,雷州半岛的廉江、遂溪、海康、湛江市郊区、吴川、等县区155万亩农田得到了灌溉保证,粮食生产连年丰收。1963年雷州半岛出现1943年型的特大旱情,从上年秋季起连续8个月未下过透雨,由于鹤地水库发挥了重大作用,120万亩稻田按时插下秧,早造增产粮食近亿斤。而1943年大旱,农业减产失收闹饥荒,饿死人以万计。1964年,国家副主席董必武视察鹤地水库,写有“鹤地水为库,雷州旱不忧,渠分四干引,江截九洲流”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