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工程
华阳河水库,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兴隆镇东北的乌龟山与长山之间,大坝拦截华阳河的主流,承雨面积185平方公里,总库容1.23亿立方米,其中,有效库容7077万立方米。坝型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33.5米,坝顶长522米。输水建筑物系开凿的一条穿山隧洞,用混凝土衬砌,洞身长110米。净高1.6米,净宽1.6米,横断面为马蹄形。洞进口安装一部斜拉钢平板闸门,出口设调压竖井,内装钢平板闸门3部。竖井后面有高低两层渠道。高渠放水流量8立方米/秒,低渠放水流量4立方米/秒。溢洪道位于坝南头的山凹里,修建有一座浆砌块石滚水坝,高3米,设计过水深2.2米,下泄流量390立方米/秒。由于未达到防洪标准,1976年又在库南开一条泄水土渠作非常溢洪道,底宽150米,底面低于坝顶3米。
华阳河水库有高低两条渠道。高渠又分东西两条干渠:东干渠从渠首至张家垱,长17公里,放水流量2-4立方米/秒;西干渠从渠首至东郊水库,长25.4公里,放水流量4-8立方米/秒。低渠流至西河水库,坝下与西河水库干渠合而为一,至椿树湾,长12公里,放水流量1-4立方米/秒。干渠以下又分出支渠25条,总长94.5公里,斗渠24条,总长48公里。三级渠道中共修建109处建筑物,最大者为花儿山隧洞,长809米,输水流量4.4立方米/秒,其次是跨越西河的双层渡槽,全长626米,单跨长25米,输水流量8立方米/秒,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建设维修
1952年,当时的枣阳县水利局曾派人勘测。1956年,湖北省水利厅派测量队对华阳河水库进行全面勘测。1958年秋正式施工,上民工1.2万人。次年5月,基本上完成枢纽工程。10月,动工开凿花儿山隧洞,该洞要穿过24米深、1公里长的山岗。当时的技术力量与机械设备落后,民工的生活条件也差(开工初期每人每月的口粮只有18斤)。全体施工人员风雨无阻,昼夜不停,农历大年除夕和正月初一也未停工。在施工中,深20米的3号天井坍陷。干部、民工冒着危险抢修三昼夜,架好支撑,重新穿过,至1960年5月打通隧洞。华阳河水库的枢纽遗留工程和渠道建桥、涵、闸等持续到1962年达到原设计标准。总库容为7200万立方米,属中型工程。1965年冬,对工程进行扩建,将大坝和溢洪道分别加高3米,总库容达1.23亿立方米,升级为大型工程。至1966年4月基本完成。
1976年冬,开挖非常溢洪道。1984年冬,修建坝顶防浪墙,并将西干渠过西河水库大坝的流槽废弃,另在下游修建跨越西河的渡槽,至1985年竣工。
2009年10月-2010年11月,国家投资对华阳河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坝混凝土防渗墙、坝基帷幕灌浆、内坡砼护砌、外坡草皮护坡整治、坝顶防浪墙拆除重建、坝顶修建混凝土路面、下游排水棱体整修、原过水渡槽拆除,溢洪道堰基帷幕灌浆、堰后两级泄槽及消力池、尾水渠、跨溢洪道交通桥和原非常溢洪道改建为粘土斜墙防渗副坝,左岸输水洞新建,右岸输水洞拆除重建,溢洪道到副坝道路等。工程自2009年10月1日开工建设,2010年11月主体工程通过省级验收。
主要水源
华阳河,发源于华阳山得名(原名白水)。为长江支流汉江支流唐白河水系滚河正源,流经枣阳市刘升镇、兴隆镇,在乌金店东南注入滚河,全长40公里,大、小溪11条,流域面积220平方公里。建国后兴修大、中型水库各1处,小(一)型水库3处。
投资及效益
全部工程共完成土石方937万方,标工1048万个,国家投资346万元。库内淹没耕地1.055万亩,迁移人口4285人。该水库连结了一处中型水库(西河)三处小(一)型水库,形成一个自流灌溉网系。1984年灌溉面积达到10万亩,1981至1985年,年均灌溉面积为7.2万亩,年产鱼12.7万斤。控制了华阳河流域60%以上的洪水,减轻了下游水灾。
同时,华阳水库与熊河大型水库一起组成滚河灌区。熊河水库堵拦滚河支流熊河,主灌熊集、梁集、蔡阳、黄龙、峪山、东津等地农田;华阳河水库堵拦滚河支流华阳河,主灌兴隆、昊店、王城等地农田。这两座大型水库通过滚河长渠连接4座中型、22座小(I)型、77座小(II)型和15113口堰塘,组成滚河灌溉系统。拦截承雨面积65平方公里,总蓄水能力4.65亿立方米,其中有效水3.5亿立方米。设计灌溉4万亩,已灌37万亩,加上滚河长渠灌溉面积,可使60万亩农田早涝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