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古田溪水力发电厂是一个一厂多站集中管理的国有中型发电企业。全厂由4个梯级电站、8台机组组成,总装机容量为32.4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八亿多千瓦时,在福建电网中担负着调峰、调频、调压和事故备用任务。厂部设在距古田县城东郊5公里的半坑亭,其所属场、站分布在古田、闽清两县,绵延30余公里。
基本概况
古田一级水电站,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梯级水电站(但不是我国第一座梯级电站,我国第一座梯级电站是位于四川长寿县龙溪河上的下清渊硐水电站,简称“下硐水电站”,于1939年10月开工,1948年3月建成投产。龙溪河梯级水电开发是我国水电梯级开发的肇始,共有狮子滩、上硐、回龙寨和下硐水电站四级) 。位于福建省古田县境内古田溪上。电站引水隧洞长1920米,洞径4.4米,地下厂房长59.6米,宽12.5米,南29.5米。它也是新中国首座地下厂房水电站。安装有2台6000千瓦、4台1.25万于瓦水轮发电机组,第一台6000千瓦机组于1956年3月投入运行。
福建省古田溪水力发电厂是一个一厂四站集中管理的国有中型发电企业。全厂由4个梯级电站(12台机组)组成,原总装机容量25.9万千瓦。经近几年来对机组的增容改造,现总装机容量已达27.6万千瓦,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7.41亿千瓦时,在福建电网中担负着调峰、调频、调压和事故备用任务。厂部设在古田县半坑亭,距离古田县城关6公里。其所属场、站分布在古田、闽清两县,绵延近40公里。
素有“北有丰满,南有古田”之称的古田溪水电厂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地下水力发电厂(但不是我国第一座地下水力发电厂,1939年-1945年建成于贵州省桐梓县的天门河水力发电厂是我国第一座地下水力发电厂,也是我国最早采用调速装置的水力发电厂) 。其一级地下厂房一期主体工程于1951年3月开工,1956年3月一级电站一期两台机组投产,至1973年12月各梯级电站12台机组全部投产。四座结构迥异的水力发电站宛如四颗璀璨明珠镶嵌在九曲十八弯的古田溪畔。四十多年来,培养和输送了数以千计的工程技术人员、生产骨干和管理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电力安全生产和流域梯级电站管理的经验,为福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电力的腾飞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福建的水电摇篮”。
发展
该厂不断完善健全经营管理机制,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安全文明生产,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强化企业管理,企业整体素质逐年提高。1988年,在福建电力系统率先跻身于“国家二级企业”;1997年获得了部颁“电力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企业”的称号,进一步夯实了企业安全文明生产基础,提高了企业综合实力。1998年以来,为深化企业改革,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企业锁定“争创一流企业”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厂”战略,致力于企业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企业内部的改革工作,全面提高企业综合素质。该厂进一步加快设备更新改造步伐,不断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和自动化水平,梯级电站逐步实现微机监控,企业生产正朝着“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现代化一流管理目标迈进。该厂大力实施以环境保护和降本增效为主题的“绿色检修”工程已成为独特的企业文化现象和管理理念渗透到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中,在系统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2002年以来,电力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随着厂、网分开的实行,该厂人多、厂老、企业办社会等等弊病日益凸现。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该厂不断挖掘内部潜力,盘活人力资源,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产业,并已初具规模。古田溪水电厂多经企业主要经营范围:承接水电厂电力生产运行管理;电站大坝观测、维护;电力系统自动化监控技术开发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电力设备安装、检修、运行;水利水电建筑、水电开发、水力发电、电力技术咨询;物业管理等。多经企业正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大大推进了企业综合实力的稳步提高。
在新的历史时期,古田溪水电厂大力推行企业现代化管理,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推进企业文明建设。企业连续14年保持福建省“文明单位”称号,并先后获得了省级“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企业管理优秀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绿化红旗单位”、“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还获得了“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体育工作先进企业”等国家级荣誉称号,并于2004年3月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建设史话
上世纪50年代初,新生的共和国百废待兴,中央在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将古田溪梯级水电站列为全国第“101”个重点建设工程。从此,地处福建偏僻山区的古田县名扬全国,成为国人瞩目的水电大县。古田溪水电站开发建设前后历经2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建设工期最长的水电站。它不仅为我国建设梯级水电站积累了丰富经验,而且为国内和越南及非洲一些国家培养了大批水电建设和管理人才,故被誉为新中国水电人才的摇篮。
古田溪发源于屏南县,分东溪、北溪两条支流,流经古田、闽清(桔林乡),最后由水口汇入闽江,全长90公里,流域面积1799平方公里。古田溪水量充足,而且河床陡峭,仅从县城至水口这一段落差就达300米,其中尤以龙亭瀑布最出名,具有开发水电的许多优越条件。早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4月,福建省建设厅就派人到古田溪勘测,测得流量为33立方米/秒。1933年3月,建设厅又派技正陈体荣前来复勘。两次枯水期测得古田溪流量都相当可观。1937年1月,建设厅拨款在曹洋村建立水文站,详细收集当地水文资料。日军占领福州后,曹洋溪水文站被迫关闭。抗战胜利后,1946年建设厅再次派人自古田至水口沿溪做详细勘测。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资源委员会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也派徐树勋工程师来古田溪复勘。是年底,徐树勋主持完成了《复勘古田溪水力意见书》报告。次年春,徐又编写出《古田溪第一段水力发电工程计划》,提出“分段设厂、分期开发、三级发电”的总体构想,三个电站总装机容量6万余千瓦,分两期建设,先完成一级电站建设。1947年5月,水电总处正式决定开发古田溪,并派勘测队会同福建省建设厅完成前期的各项筹备工作。经过近一年的测绘,1948年水电总处曹承慰工程师用英语编写出《古田溪水力开发规划报告》。是年7月,水电总处成立“古田溪水力发电工程处”,任命覃修典为主任、陈宝复为副主任。该处依据曹承慰编写的《古田溪水力开发规划报告》,制定出《古田溪水力发电工程计划》,计划将一级电站大坝建在龟濑,坝高20米、水库库容量256万立方米(不淹没县城)、最大泄洪量3000立方米/秒,以直径4.5米、长1.8公里的隧洞穿越县城六保尾塔山(下峰塔),引水到半坑亭厂房(内装3台1万千瓦水轮机),落差120米。另外,在北溪的旸谷与东溪的沂洋各建一座水库,合计库容1.5~1.6亿立方米,用以调节下游发电用水;二级电站大坝建在龙亭,坝高46米,以直经4.5米、长850米的压力隧洞引水到闇林村设厂(装机2台共3万千瓦),落差52米;三级电站大坝建在岩头亭下游,坝高72米,以直径4.8米、长2.4公里隧洞引水到李家琦设厂(装机4台共5万千瓦),落差90米。二级、三级电站设计最大泄洪量均为3500立方米/秒。此方案工程费用总预算以美元计算:旸谷水库221.6万美元,沂洋水库346.68万美元,一级电站690.2万美元,二级电站940.9万美元,三级电站1459万美元。根据总体构想,先建一级电站一期工程,主要是修筑进工地公路和修建曹洋溪喉咙漈电站(用作施工电源)以及工房等基础设施。按当时的汇率概算,约合国币25亿元。其经费来源:中央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拨助工赈粮467.04吨(折价18亿元);省建设厅以浚河费作抵押向中央信托局贷款3.5亿元;省银行贷款3.5亿元。工程全部交给民营商分项承包,由工程处技术人员负责质量监督、验收和预决算审核。由于国民党政府1948年滥发金圆券,造成国币大幅度贬值,导致工程经费无着落,至1949年2月,才修了县城到厂区、坝区的10公里路基,盖了2栋土木结构工房就被迫停工。
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福建。6月19日,经党中央批准,在苏州成立。新的福建省委。新任省委书记张鼎丞在新省委成立大会上,决定福建一解放就尽快开发古田溪水力资源。1949年6月14日,古田解放。没过多久,覃修典就派陈宝复到建瓯与华东野战军军管会取得联系,商洽古田溪水力发电工程处接受军管事宜。8月,军管会派军代表梁东初接管该工程处,将其归属福建省实业厅,覃修典、陈宝复按原职留任,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一概留用,继续进行工程前期施工。省里随即陆续拨款开发古田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喉咙漈水电站开工建设,修筑堆石坝,以木管引水发电。华东军管会将甘肃天水电厂解放前夕从美国购进的2台美制卧式水轮发电机先转拨给喉咙漈水电站使用。1950年8月,省工业厅厅长刘裕民带领古田溪水电工程处负责人到北京出席全国第一次水力发电工程会议。这次会议原则同意开发古田溪水力资源的计划,并将方案报燃料工业部水电局审批。会议结束后,古田溪水电工程处立即成立设计室,对1948年制订的开发计划作局部调整,重新制定一级电站的初步方案。1950年4月,喉咙漈水电站建成发电。年底,进厂区、坝区的公路及工房等施工配套设施基本完成,具备了一级电站的开工条件。1951年初,一级电站的技术设计和施工方案全部完成,并获国家水电总局批准。1951年3月1日,主体工程引水隧洞破土动工,施工采用两头并进的方法。当时,工程处开挖隧洞的工程技术力量很薄弱,只有部队派来的一名风钻工和10多名解放前从事过采煤的矿工。工程处就以这些人为骨干,对其他工人进行现场培训,边学习边实践,让工人们迅速掌握各种施工技术。工程处还注意劳保安全,要求工人采用湿式施工法,以防止矽肺病。工程进度从初期平均月掘进12米,到1952年9月创造出月掘进202米的最高记录,进度提高了近20倍。是年11月,省委书记张鼎丞、省长方毅、副省长陈绍宽等领导连夜赶到古田溪水电站工地视察,给工人和技术人员以极大鼓舞。当月25日,终于提前挖通了当时全国最长的隧洞。经仪器测量,两头对接处垂直偏差7厘米、水平偏差2至3厘米。
1952年7月20日,古田县暴发特大山洪,城关被洪水淹没10个小时,全县受灾1.37万户,死13人、伤82人,是古田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洪灾。龟濑洪峰泄流量达到4200立方米/秒,大大超过原设计最大泄洪量,正在施工的主隧洞进口段也进了水,工程一度被迫停工。此次洪灾,迫使古田溪水电站工程决策者重新考虑原方案。经过复核,专家们发现原有的水文资料不全,梯级开发总体规划不合理,设计也存在问题。于是,决定重新修改古田溪水力开发计划和设计方案。1952年11月,完成了工程设计方案的修改任务。修改后的设计方案为,一级电站装机容量5.4万千瓦、二级4万千瓦、三级6万千瓦,以增大发电用水和泄洪量。1952年底,古田溪水电站被列入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项目。1953年,华东勘测设计局(同年改为设计院)与福建省农林厅水利局联合增设水文站,复勘古田溪水文资料,重新绘制地形图。复勘结果证实,原规划建两个水库的调节性能不足,水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且一级大坝与厂房都不够安全,更不能解除沿溪人民遭受的洪涝之苦,故必须对原设计方案再作修改。这时,还有一件事提醒了决策者,那就是半坑亭工地曾遭到台湾国民党飞机机枪扫射。出于安全考虑,梁灵光副省长提议将原设计的半坑亭露天厂房改为地下厂房,以防止敌机空袭。这一建议很快得到上级有关部门批准。1953年5月,完成地下厂房的初步设计。在此期间,援华的苏联专家葛发利列兹、库茨涅佐夫等先后到古田考察,对古田溪水电站建设进行技术指导。1954年,由梁灵光副省长和华东勘测设计院院长韩寓吾、总工程师马君寿、总设计师邹思远等9人组成“古田溪电站坝址选择委员会”,负责各梯级电站的坝址定位、溢洪方案和厂房布局的设计。1956年秋,出台了新的设计方案:
一级电站建坝龟濑,采用宽缝重力坝,坝高71米、坝长412米、泄洪量3190立方米/秒;水库最高水位海拔382米、总库容6.42亿立方米、面积37.65平方公里,为不完全多年调节水库,取代原计划修建的两座支流水库和龟濑的低水坝;仍从龟濑原先设计的隧洞引水至半坑亭地下厂房(高29.5米、长83米、宽12.5米,装机6台共6.23万千瓦)发电,落差94.7米、平均流量44.2立方米/秒;变电站(装3台主变压器)占地7000平方米。一级电站整个工程概算8338万元。
二级电站建坝龙亭,为钢筋混凝土平板坝,坝高43.5米、长208.5米,为日调节型水库,泄洪量3300立方米/秒;引水隧洞内径6.4米、长5294米、落差125.5米、平均流量51.7立方米/秒;厂房(装机2台共13万千瓦)设闽清后洋村;变电站建在厂房顶部左侧山间,占地8000平方米。二级电站工程概算6870万元。为了需要,把原来设计的三级电站“一坝一洞”方案改为分三、四两级开发,新的三级电站大坝建在闽清高洋,采用混凝土平板坝,坝高43米、长225米、泄洪量4320立方米/秒、落差32.3米;厂房装机2台共3.3万千瓦;变电站建在坝头,占地400多平方米。三级电站工程概算2330万元。
1965年11月5日,水电总局、华东勘测设计院、闽江水电工程局、省建委、省水电厅和古田溪水电站代表在四级电站工地会审,确定四级电站大坝建在闽清县桔林公社宝湖头(今马坑村附近),采用混凝土宽缝重力坝,坝高45米、长234.85米、泄洪量4420立方米/秒、落差33.1米;厂房装机2台共3.4万千瓦;变电站采用坝间开关站,利用副厂房上端空间位置布设。四级电站工程概算2814万元。
四座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25.9万千瓦、总概算20352万元。
1975年,申报建设五级电站,后因水口水电站建设已列入国家计划,水口库区形成后将淹没五级电站厂房,五级电站方案被取消。
1952年古田发生特大洪水后,由于全流域开发规划要作重大修改,在一级电站大坝尚未建成前,为了尽早投产发电,缓解全省大中城市缺电状况,上级决定先临时在龟濑建一座高6米、长176.5米的临时木框填石坝,拦断全部低水河床,安装2台6000千瓦水轮机组,利用径流作简易发电,等到二期工程阶段再建永久性大坝。
1954年,古田溪水电站划归燃料工业部管理,各项工程进度明显加快,当年底一期工程全部竣工。1955年,由哈尔滨电机厂制造的2台6000千瓦水轮发电机安装完毕,其它配套设备也陆续安装到位。1956年2月,由电力工业部水电总局副局长沈信祥为主任、武汉电管局副局长赵墨轩为副主任,福建省副省长梁灵光、施工单位101工程处负责人和工程师贾镛、李景沆、蔡文元以及苏联专家葛发利列兹、库茨涅佐夫等为委员的古田溪水电站验收委员会,对古田溪一级电站一期工程进行验收。1956年3月7日,正式举行投产发电剪彩仪式。省委副书记江一真、魏金水,副省长陈绍宽,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刘永生,电力工业部代表胡易之,苏联专家亚尔马尔金以及各有关部门负责人200余人与水电站建设者2000余人一同参加庆典,由陈绍宽副省长剪彩。
梯级水电站
古田溪梯级水电站从1951年3月一级电站主体工程引水隧洞破土动工,到1973年12月三级电站最后一台机组并网发电,工程历时22年,总装机容量25.9万千瓦、总造价18324万元(比概算低2028万元),平均每千瓦造价707.49元。这4座水电站,基本上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制造和安装设备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水电建设的一个典型缩影。4个梯级电站共有12台机组,装机容量25.9万千瓦,多年年均总发电量10.27亿度,总值6675万元。其一、二级电站属古田境内,三、四级电站在闽清县境内。
一级电站
一级电站隧洞引水式电站。位于距新城5公里处的半坑亭。1951年3月动工,一期工程于1956年竣工,建临时木框填石坝,长176.5米,高6米,拦断全部低水河床,以径流作简易发电,地下厂房长83米,宽12.5米,高29.5米,可容6台机组,首期装机2台1.2万千瓦。1956年3月1日投产发电供福州市。二期工程1957年1月动工,1960年8月竣工。在龟山建有长412米,高71米的混凝土宽缝重力坝,形成古田水库。二期装机增至6台机组,装机容量6.2万千瓦。1960年8月发电供福州、南平和三明等地。该级电站地下建筑还有引水隧洞,长1758米,内径4.4米;调压井深80米,直径11.9米。
一级电站一期工程竣工后,101工程处移师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参加两广等地区大型
水电站建设,闽江水电工程局接手一级电站二期工程以及下游各梯级电站的施工。1957年8月,一级电站二期工程的龟濑大坝、地下厂房以及附属配套工程(高头岭土坝、进水口建筑、调压井、油开关及馈线布设等)全面开工,大坝施工导流采用木笼围堰分期引流。二期工程建设期间,适逢全国搞“大跃进”,为了追求日新月异的高速度,大坝浇筑采用两岸同时施工,不断刷新工程记录,曾创下月浇注混凝土8.73万立方米及日浇注7284立方米的当时全国最高记录。为了减小两岸破碎性地质对大坝的影响,将坝轴线靠右岸向上游折7°,左岸向下游折14°。大坝提前于1959年6月8日封孔蓄水。10月,3号机组投产。1960年8月,4号、5号、6号机组相继并网发电,一级电站所有工程全部竣工,6台机组(均为哈尔滨制造)总容量6.2万千瓦,实际造价7534万元,比概算低804万元。
二级电站
二级电站为隧洞引水式电站。坝址在龙亭,发电厂设闽清县后洋。1958年动工,1969年大坝竣工,坝为溢流式钢筋混凝土平板坝,长208.5米,最大坝高43.5米。引水隧洞长5249米,内径6.4米,引水式地面厂房长51米,宽19.6米,高36.9米,装机2台13万千瓦,多年年均发电量3.47亿度。系梯级电站中装机容量最大的电站。
二级电站于1958年9月开始建设。由于二级电站坝区与厂区相距14公里,闽江水电工程局将指挥部设闽清后洋大队。工程分坝区和厂区两处同时施工,引水隧洞仍以人工开挖为主,辅以必要的轻型机械,大坝施工导流采用分散导流方式。施工期间,由于遇上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工程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工期被拖延。1962年5月,二级电站大坝建成蓄水,其它工程却被迫停工。1965年复工时,二级电站工地还接待200多名越南(北越)青年学习开挖隧洞和水电工程技术。1966年以后,受“文革”干扰,第一台机组延至1969年3月投产发电,二级电站工程直到1973年才全部竣工。二级电站工程实际造价6220万元,比概算低650万元。
三级电站
三级电站为坝后式电站。位于闽清县高洋。1958年9月动工,1965~1973年先后装机2台,容量3.3万千瓦,多年年均发电量1.14亿度。
于1958年5月动工,第一台1.6万千瓦机组于1961年12月3日安装完毕。由于工程设计和设备安装出现问题,该发电机组到1965年8月才通过验收,9月并网发电;第二台1.7万千瓦机组于1973年12月投入使用。三级电站实际造价2160万元,比概算低170万元。
四级电站
四级电站为坝后式电站。位于闽清宝湖。1965年动工,1971~1972年先后装机2台,容量3.4万千瓦,多年年均发电量为1.24亿度。
四级电站于1958年开工,1960年因国家经济困难被迫停建,直到1965年才复工。1971年5月,第一台机组建成发电;1972年12月,第2台机组投产。四级电站实际造价2410万元,比概算低40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