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峡,别名孟达峡,位于位于青海省循化县境内的撒拉族自治县。积石峡又叫孟达峡,位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交界,整个峡道长25公里,两岸大山插云、峭壁耸立,谷中滔滔黄河由西面奔腾而下,水声湍急,声震如雷。历代封建王朝曾在峡口筑积石关屯兵驻守,是明,清两代为河州卫所辖的二十四关中的第一关。号称“积石锁钥’, 原建于积石峡的禹王庙已荡然无存,“积石关”也只留下一片残存的边墙和坍塌的关门,山下有个村庄叫“关门村”意为积石关之门。雄伟,险峻的积石峡为历代文人所赞颂。清代御史李玑赋诗赞叹其险要壮观:“地险天成第一关,岿然积石出群山,登临慨想神入泽,不尽东流日夜潺”。
积石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循化县境内积石峡出口处,距循化县城30km,距省会西宁市206km,距民和县城100km。现有临平公路、民临公路二条省级公路邻近坝址通过,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特征 黄河从雪域万山中奔流而来,挟着高原的罡风雷霆,九曲百回,奔腾澎湃,势不可挡。一泻千里的大河东流到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时,却被一道摩天雄关拱手拦住。这关隘便是闻名遐迩的积石峡。 这儿有古称唐述山今名小积石山的主峰,海拔近三千米。在循化境内,绵延三十多公里的小积石山壁立千仞、层峦叠嶂,好一派威风凛凛的样子。但是经过西来的黄河千百万年的冲刷、下切,于是形成了这著名的积石峡谷。 积石峡之南北均为千仞绝壁,将崩欲摧。从峡底仰视,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雄关如铁,唯见黄河如带,穿行于百丈涧底,时隐时现。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对积石峡有如此记载:“河北有层山,山甚灵秀,山峰之上,立石数百丈,亭亭皆竖,竞势争高。其下层岩峭举,壁岸无阶,悬崖之中,多石室焉。” 积石峡,峡中套峡。在峡谷右岸,清水河北流注入黄河,向东五六公里的地方,就是黄河龙的颈部,一个黑色的钻石项圈,镶嵌在龙脖子上,这就是狐跳峡口。狐跳峡的北岸,山体如万千巨石相叠,色青如铁。横竖有序,石上苔藓与石隙中的青草,绘出了无数奇妙的纹饰,似为自然老人的玄秘符咒,浑然大气,积石之名由此而得。峡之南,山体呈鲜丽的朱红色,沙崖如障,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南北之悬崖危壁色泽不同,形体相异、相互映辉,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天地大画。 狐跳峡为黄河与昆仑(积石山为昆仑支脉)最后拥吻揖别之处。两岸山体在此骤然相逼,形成了一道南北只有5.7米的峡咽,是为狐跳峡口。在距狐跳峡口西七八十米,有一块突入峡谷的南岸高地,这是一块天然的观景台。这儿是东望狐跳峡全景的绝好地点。有人在一块一米多高的长卵形白石上,阴文泐石“狐跳峡”三个朱红大字,这就是观景台的坐标。滔滔黄河在此处突然隐入悬崖绝壁,迫而察之,唯见黄河咆哮,其声如滚雷殷殷。“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暝浩荡不见底……”其情其境,顿觉千古一瞬,身心进入了飘飘渺渺无我之境。 传说 传说一 很久以前,撒拉族先民初迁此地,有一位年轻的撒拉族猎手,想给他热恋中的艳姑送一顶美丽的火狐皮帽。他牵一峰母驼,为他驮上食物和生活用具,后面跟着小驼,在孟达山林中,转悠着寻找猎物。许多天后,他终于在南山顶上发现了一只通体鲜红亮丽的火狐,便登上山顶,快速追赶。火狐奔逃下山到了黄河南岸,猎手也紧随而来。前有滚滚黄河拦拒,后有强弓硬箭威逼,火狐身入绝境,命悬一线。火狐也是一个有血性的牲灵,宁愿赴水而亡,不愿饮羽而死。火狐奋力纵身向黄河扑去,谁知这一勇敢的举动感动山河神灵,只见两岸突然相向而移。火狐从南岸的一块巨石,纵身一跃,一道红光闪过,瞬间跳到北岸,拣得一条小命。脱险的火狐,来不及喘气,连忙回过头来,向黄河深深一揖,便隐入山隙草丛。猎人的两峰骆驼,目睹这惊险的一幕,受惊发呆,变成石头,永远地屹立在狐跳峡南山的峰顶上。 懊丧的猎人向心爱的艳姑叙说了此事的原委,表示下次遇到火狐决不失手。艳姑连忙说:“阿尕(撒拉语阿哥),黄河宽宽的、深深的,养育了万物,是黄河给了火狐一条命,你再不能把它要回来了啊!我不要你的狐皮帽,我要的是你那颗热突突的心。我们不要再吃杀动物了。我们搬到平川里,种庄稼、栽果树,一样能过好日子。” 年轻猎人的情感和理智,顿时得到了升华,他把聪明美丽的艳姑,默默地拥在怀里。这故事反映的是撒拉族先民从狩猎文明转向农耕文明的过程,也是撒拉族生态观的一种美好的折射。狐跳峡由此得名。 传说二 大禹治水是中华民族不朽的英雄诗篇。古籍《禹贡》记:“大禹治水始于积石,至于龙门。”舜帝时,黄河上游被积石山阻塞,一片汪洋洪水从四处山口溢涌,人们相申其苦。禹奉舜帝之命治水,带领人民从西部黄河上游的积石山,第一次劈下了开山板斧。经过13年艰苦卓绝的拼搏,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将河水顺峡引出,从此黄河有了大致固定的河道,奔流入海,也使积石峡成为黄河谷地连接秦陇的重要通道。 大禹治水从积石始,为中外史学界的共识。由于大禹从西部开始治水,我国西部地区在古代是西戎部落的地方,所以大禹又被尊称为戎禹。 积石峡也留下了不少大禹治水的传说。悬崖绝壁上,多处留有斧凿刀砍的痕迹。最著名的有“斧痕崖”,崖色青白,斧凿之印累累。间有殷红条状岩体,纵横蜿蜒如蟒蛇。相传大禹当年在此处与守崖的恶龙大战三天三夜,终斩孽龙。龙血淋漓成画,千年不灭,成为大禹不畏艰险,敢于拼搏的佐证;在河滩上有“禹王千秋石”,石高9米,长宽各约7米,色青如铁,上面有禹王坐歇时留下的印迹。后人为了纪念大禹的丰功伟绩,曾在积石峡口修了一座壮丽的禹王庙,供有大禹的塑像,历代有不少骚人墨客在禹王庙留下了吟诵的诗篇,清代吴镇的《积石歌》曰:“圣子疏黄起积石,神功鬼斧惊千秋。天门屹立云根断,灵光闪烁飞雷电。”可惜这座庙宇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毁于战乱,至今只留石柱残迹。 禹王庙虽被风吹雨打去了,但大禹治水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治水伟业自有后来人。
积石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龙羊峡~青铜峡河段规划25座水电站的第11座,是继龙羊峡、拉西瓦、李家峡、公伯峡等大型水电站之后的第5座大型水电站。 该工程主要任务是发电。积石峡水库为日调节水库,正常蓄水位1856m,最大坝高100m,总库容2.635亿m3,最大发电水头73m,总装机容量1020MW,保证出力332.3MW,多年平均发电量33.63亿KW·h。工程静态投资48.5292亿元,总投资56.3613亿元。单位千瓦静态投资4758元/kW,单位电度投资1.44元/k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