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张水库简介
1957年11月动工兴建,1958年12月竣工。坝址位于石竹山下的龙江中游,集雨面积200平方公里。坝型为钢筋混凝土宽缝重力坝,坝高38米,坝顶高程56米(罗基零点),坝顶长210米。水库总面积15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54米,相应库容1.85亿立方米。以2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为54.94米,相应库容1.99亿立方米。在大坝中部设溢流坝段,堰顶高程49米,净宽40米,安装4扇弧形闸门,配手摇、电动两用启闭机4台。水位在54.94米时,溢洪量为每秒1160立方米,输水道分左右两条:左为直径1.5米的圆形压力钢管,设计流量为每秒5立方米,进口高程31米,设置钢筋混凝土事故门一道,配10吨卷扬机1台,钢管末端分3条,为直径各70厘米的叉管,安装3台卧式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600千瓦,另设置30时针阀1台,以补充灌溉用水;右输水道为宽度1米,高程1.3米的马蹄形明流涵洞,设置两扇1.3米的铸铁平板闸门,钢筋混凝土事故门2扇,各安装10吨螺杆启闭机、20吨卷扬机2台。输水道进口高程为37.8米,设计流量每秒20.7立方米。
灌溉渠道
干渠两条:高干渠经上迳、龙田到高山镇院西村,长82.34公里;低干渠经城关至海口镇弥勒岩,长32.91公里。高干渠的支渠29条,总长达252.4公里,其中灌溉万亩以上的支渠9条,计长147.56公里,低干渠的支渠12条,总长30.7公里。干支渠总长计398.31公里。渠道建有建筑物3388座,其中大的建筑物有水闸65座,渡槽36座。由于龙田机场的需要,渠道在机场北的西华村下跌5米,建西华水电站,装机2台,单机容量250千瓦。并在三山南倪村建电力灌溉站。渠道纵横全县12个乡镇、220个行政村、4个农场,设计灌溉面积26.8万亩。整个工程土石方总计1000万立方米左右,总工程费用1869.8万元。
建设历史
工程的兴建,迁移1个镇、2个乡、54个自然村,计2804户,1.21万人;拆迁房屋1.23万间,淹没耕地1.48万亩,共花移民费459.38万元。 东张水库投产后,1960年第八号台风期间,大坝曾出现险情,8号坝段位移量较大,其后又发现扬压力异常,灌区个别渠段及建筑物通不过设计流量,且众多的木质结构输水渡槽常被洪水冲毁。渠系建筑物的闸门都是木质叠梁式,管理不便。渠道深挖方及傍山悬劈坡,雨季常塌方。在省水电厅支持下,逐步进行配套,并于1963~1966年,大规模实施加固、扩建配套工程。
1961~1966年完成的工程项目有:(一)大坝帷幕灌浆;(二)大坝加固工程;(三)位于南山、北坪埔、院西的干渠深挖方塌方的处理;(四)高、低干渠及万亩以上9条支渠(高二支、高三支、十一支、十四支、十五支、十九支、廿一支、廿四支、廿八支)的扩建配套工程,改建大型渡槽13座及大量渠系建筑物配套,处理塌方及漏水险段等,高干渠首段设计流量由每秒18立方米增到每秒20.7立方米,低干渠首段设计流量由每秒4立方米增加到每秒5立方米;(五)增建南西亭水电站,装机3台。675千瓦。改建西华水电站并扩建南倪电灌站,同时对其他支渠进行整修配套。这些工程完成后,东张水库蓄水位由50.5米增高到54米,蓄水量增加2779万立方米。灌溉面积由19万亩增加到26万亩。国家投资469.84万元,共花劳力49.8万工日。
1971年为增送东张水库的水到高山地区,对从龙田西华至高山陈厝尾的渡槽和长26.2公里的高干渠,进行扩建和改造,使南倪电灌站有足够的水源,并进一步扩建南倪电灌站。
东方红、建新两座中型水库建成后,东张水库不再向“高三支”送水。为解决南山至玻璃岭长达9公里的傍山险段输水的困难,于1980年4月动工开挖隧洞,至1982年10月竣工通水。使高干渠道缩短渠线9.28公里。
1979年,为实现干支渠石渠化,第一期工程由城关、宏路、海口、音西、江镜、港头、高山、三山、东瀚等9个公社负责砌建,总长达114.13公里,完成土石方46.76万立方米;共花劳力193.63万工日,其中拨工14.64万工日;总造价350多万元,其中国家拨款65.82万元,其余为社队自筹。石渠化工程原定分3期进行,由于投资大,花工多,且未能根本解决渗漏问题,因此第二、三期工程未再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