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老城即榆次古县城,也叫子母城,由北部的县城和南部的郭城两部分组成,县城为母城,郭城为子城。母城与子城相连构成了酷似鲤鱼的榆次城,头南尾北,母城为鱼腹,子城为鱼头,南、北大街为鱼脊,东、西两城门为鱼侧鳍,位于南关中央的清虚阁为背鳍。老城以市楼所在位置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城市主干道交会于此。东大街有城隍庙、县衙,是榆次老城的政治中心;西大街有文庙、凤鸣书院,为文化教育中心;北大街、南大街和阁北街为商业街市,即老城的商业中心。榆次老城还保留了许多小街小巷,大量民居就建在街巷之内。老城璀璨丰赡的文物古迹和丰硕多样的民间艺术相交融,既具县城规模,又有府城特色的中国古典式城市,也是一处集观光、休闲、娱乐、会展于一体的大型多功能旅游景区。
位于古城内的城隍庙是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庙宇始建于公元1362年,占地面积达6000平方米,规模宏巨,壮丽非凡。城隍庙自建成后,其间多经修缮,建国后曾作展览馆和图书馆使用。文革期间图书馆图书被洗劫一空,城隍庙又被胶鞋厂占用,直至1984年厂区迁出,国家才得以对城隍庙进行整修和维护。
榆次县衙是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县级衙署,有着“三晋第一署”的美誉。县衙始建于宋朝,占地2万平方米,共5堂26个院落,规模宏巨。衙内有思凤楼、狱神堂、马王殿、思補堂等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榆次文庙,是榆次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群之一,是榆次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文庙还有敬一亭、尊经阁、东西学宫等建筑。
凤鸣书院是清代榆次县学,是榆次的最高学府。书院位于老城西大街北侧,占地27000平方米。清乾隆十三年,知县钱之清设义学于此,乾隆三十一年称此为“凤鸣书院”。书院呈园林式风格布局,其间山水环绕,建筑疏朗,是读书学识的理想场所。
市楼坐落于老城东西南北四街的交叉中心,是榆次老城的最高建筑。该楼整体为木质结构,整座建筑庄重威严,雕梁画栋,楼檐四角皆微微翘起,气势非凡。市楼是榆次古城商贸繁华的标志性建筑,其檐上所悬的“天下第一楼”横匾亦是对晋商曾有辉煌的真实写照。
思凤楼位于西园与县衙之间,为三层木结构塔式建筑。该楼始建于宋朝,高20米,三叠八角,共24个飞檐。楼内雕工细腻,彩绘绚丽,精致流畅的建筑工艺堪称三晋第一名楼。相传西晋咸宁年间荀邈任榆次知县,因其勤政爱民、治理有方,深得百姓爱戴。咸宁二年六月间,忽有成群大鸟集聚榆次,于是人们便称榆次为“凤城”。数百年后,宋代名士文彦博在榆做县令时,为缅怀先人、激励自己,便在县衙旁建起了这座思凤楼。因此楼从各角度望去檐角都似有展翅欲飞的凤凰,思凤楼的名字便由此传开。我们如今所见的思凤楼为近年来重建,楼前楹联“民思善政凤棲梧桐两朝百代一杆秤,官重廉明龙卧青云一楼千古两贤吏”中的两贤说的即是荀藐和文彦博。
西花园因位于城隍庙西侧而得名。小巧玲珑,布局得体,东有厅堂、西有游廊、北有假山瀑布、其中还有造型奇特的多景楼和石舟坊,亭榭结合,浑然一体。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洗练的建筑,在北方园林中别具一格。
游客可乘飞机至太原武宿机场,再转乘计程车,15分钟即可抵达榆次古城。
在太原火车站乘坐901路公交车至终点站即可到达目的地。
1、北京、天津(高速)—石家庄—太原(从榆次出口下高速,右转直走约2公里)—榆次老城。
2、山东(济南上高速)—石家庄、太原(从榆次出口下高速,右转直走约2公里)—榆次老城。
3、内蒙(呼和浩特走201、101国道)—大同(上大运高速)—太原(从榆次出口下高速,右转直走约2公里)—榆次老城。
4、河南(上郑焦高速)—晋城(走晋焦高速)—长治(上太长高速、在襄垣下高速、走208国道、约160公里)—东观左转(约11公里)—榆次老城;
5、郑州(高速)—长治(到太原高速榆次出口下高速,右转直走约2公里)——榆次老城。
6、陕西(西安上高速)—运城、临汾—平遥(约20公里处)—榆次老城。
山西古建筑是古建筑的一座宝库,榆次老城便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集宋、元、明、清、民国各期的建筑风格于一体,在晋商文化土壤的孕育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榆次老城的古建筑,沿革有序,风格多样、用材考究、做工精细,粗犷而不失细腻,工细而少近奢侈,历久弥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其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经营管理,优秀的商业文化,广阔的经营领域和活动范围,山西票号汇通天下,跨国贸易雄视欧、亚,称雄国内长达500百年之久。数百年来在国内久贸易舞台上,以“精神崇高以义致利,儒雅诚信仪征万方”的商业文化思想,走出一条辉煌的晋商之路。
榆次古为京省和京陕交通要冲,境内有两处古驿站。早在唐宋时期榆次老城就是有名的繁华富庶之地,有相当规模的商业街市。榆次县衙记载:“向有粮集、年集、果木集”,“分单双日举行”,“万商云集,经日不散”。可见,到了明清时期老城街市已相当繁荣。街市中有店、铺、馆、行等商贸建置,贸易商品品种繁多,有粮食、铁器、蔬菜、水果、布匹、皮革等,街中店铺毗邻,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穿过了漫漫的历史时空之后,那种市井生活的温暖与适意,仍浸染着每个人的身心,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