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民文化村占地百余亩,拥有江南代表性的五十六种物品展示馆,寓知识性、文化性、史料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这些都是“爷爷用过的东西,父亲知道的东西,儿孙不懂的东西”。文化村设八大功能区,三民文化展览馆主题鲜明,展品丰富、琳琅满目。美术馆、土布馆、手工艺馆、农特优馆乡风浓郁、风味独特。演艺区内“扁担戏”,“江南丝竹”古意简炼,余音缭绕。剪纸、陶艺互动区使你心灵手巧。八卦广场主题活动,精彩纷呈。垂钓区、采摘区野趣横生,硕果累累。休闲住宿区、宾朋满座,茶香流韵,江南美食区的传统风味,更令你满齿留香,这里是上海体验江南民俗的好地方。
崇明土布馆,感受六百年的土布技艺。“但得江南无歉岁,便叫天下不知寒”。土布曾是崇明的支柱产业,辉煌了500多年,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厚实耐磨,价格低廉,名扬中外。展馆以影视、实景、手工制作等方式,使整个展馆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互动性,再现了曾经的辉煌和逝去的美丽。崇明土布馆以清代诗人王熊的《木棉诗》中的“但得江南无歉岁,便叫天下不知寒”,作为展馆的开始。崇明土布厚实耐磨,价格低廉,名扬中外。远销东北三省、山东、陕西、浙江、福建等地,一度出口南洋群岛。为地方经济带来了繁荣局面。民谣中有“半夜三更忙织布,一天织好一匹布,日常开支有补贴,柴米油盐全靠布”之说。“玉宇机声”是崇明的老八景之一,就是形容织布的声音。
土布又称“老布”、“粗布”,在中国源远流长。从明代中叶,人们就普遍穿着棉质土布成衣。土布文化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宝贵遗产。那时,岛上的农家女子能否织布,成为男子择偶的先决条件。因此,“八岁丫头学纺纱,九岁姑娘学织布”。尤其是每年的棉花、土布上市季节,这里已是商贾云集,一片繁忙。在60到70年代崇明土布又更上一层,聪明的崇明姑娘用她灵巧的双手织出了更为复杂的提花布,8页土布,12页土布和16页土布确实让人惊叹。
“如诗根艺”根雕艺术馆,这里展示了范敬贵先生的一百多件精品。范敬贵先生师从中国根协主席屠一道先生,被“艺术人生”专栏报道为“推动中华民族根艺事业发展的人。”作品力求以“真善美”为准则。采撷根艺届百家精华,寻根在古老而文明的深山;抢救树根资源,化腐朽为神奇;借大自然造化,抒发人生情怀。进入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孔雀开屏》是由荔枝树树根的原型创作的作品,它的直径3.2米,孔雀羽毛逼真、丰满,是个体格健壮、美丽的大孔雀。右手边《迎客松》,犹如黄山的迎客松,在这里热情地欢迎大家的到来。根雕馆展示的作品在创作上函盖创意、学术和艺术;与大家共同感悟哲理、思想和精神。用发现美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件不平凡的根雕背后的故事。
中华龙宫是一个创意馆,它将中华龙文化与崇明岛地理位置有机融合的一个龙文化展示馆,展馆面积800平方米。镇馆之宝“中国龙”,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实体巨龙全长36米,龙鳞5000片,象征着中华5000年的文化,龙鳞材料用的是距今50年~500年的老雕花板,极具观赏价值。龙宫内部九根龙柱支撑起整个龙宫,100多吨长江鹅卵石组成的龙门和背景装饰庄重肃穆,映衬着盘踞在长江入海口的“第一龙”。它昂头向着东海,时刻准备龙入大海,一飞冲天。“中华龙”也是每年一度的崇明“二月二龙抬头”文化旅游节的重要标志。
行知园室内展区以多媒体、实物、图片等形式展现了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体系以及新时期全国学陶动态等。同时还是教育学术会议和陶艺制作、水仙花栽培、水稻种植等多项特色体验活动的举办场所。行知园室外活动区以农耕体验为主线,同时辅以二十四节气和生态循环的介绍,通过实景来感受在劳力上劳心,感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感恩劳动的成果和自然的赐予。感恩广场正中是2.99米高的陶行知先生的全身铜像,铜像下方汉白玉上镌刻着行知大爱写照“爱满天下”。背景的三棵树命名为行动、知识、创造,代表行知“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的教育理念。广场周边是2008年春种植的30棵桃树和25棵梨树,巧合陶行知求学25年和教育生涯30年的55年人生历程,寓意桃李满天下、爱满天下。
行知园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行知教育思想润物于无声,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再现晓庄时期的场景,成为集研学旅行、教育传承、文化传播为一体的生活教育实践园。
崇明南门汽车站转“南东线”,到达“县良种场站”下车至“江南三民文化村”。
1、从市区出发可从外环隧道或翔殷路隧道,经由五洲大道-G1501上海绕城高速,直达G40沪陕高速上海段(长江隧桥)至崇明。
2、沿G1501(A30)往上海长江隧道方向到上海长江隧道,直行→到陈海公路→右转到蟠龙公路→左转到北沿公路→右转到林风公路→林风公路直行→到达:江南三民文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