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景点
圆觉洞只是圆觉洞景区的一个龛窟。其实,云居山上的众多摩崖造像应该称为“云居山石窟”。只不过这其中圆觉洞最为出名,于是边沿用此名称。云居山顶的主要景点有众多大大小小的石窟造像、陈抟墓、秦九韶纪念馆、教中寺、真相寺古建筑等。景区内绿树环绕其间,自然、人文景观赏心悦目。唐代的舍利塔,古朴庄重。宋代伟大的数学家秦九韶纪念馆建造宏伟,气势雄浑。圆觉洞石刻造像集中于西山峭壁之南、北岩,造像区域长186米,现有摩崖龛窟103个,大小造像1933尊,碑刻题记25处,唐代佛塔1座。圆觉洞摩崖造像题材主要以禅宗为主,次为密宗和佛道同龛像。石刻造像,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薄衣贴体,裙带飞扬,大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神韵。北岩的石刻造像,题材以观音、释迦牟尼为主,其特点是开大窟造大像,分别刻造于三大龛中。三像高均在7米左右,面目俊俏,体姿放逸,比例协调,装饰繁华。正中为“释迦拈花微笑”龛,释迦满头螺髻,身披袈裟,手着法指,神态威严,大有佛法无边,威德慑众的佛教鼻祖风度。左侧为净瓶观音龛,观音头戴花冠,身披璎珞,左手提净瓶,右手拈柳枝,赤足踏莲花,大有悲天悯人之态。右侧为莲花手观音龛,观音面容慈祥,神态自如,大有唯我独具慧光普照一切之感。打破了中国早期石窟造像中佛、菩萨一律端庄、严肃,正襟危坐的造像仪轨,使他们走出了虚幻的殿堂,佛和菩萨世俗化、人性化,把石刻艺术推向了顶峰,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艺术效果。三大龛的左右壁上的石刻飞天,凭借临风飞舞的彩带,营造出“轻盈慢妙,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意境。
北岩石窟造像
“北岩”共有22个窟龛,凡是位置较低的佛龛,包括“圆觉洞”内的头像在内,“文革”均遭严重破坏。而位置高的,包括分龛而立的“西方三圣”和晚唐“舍利塔”,却得以幸免,保存完好。
圆觉洞北岩以北宋时期造像为主,圆觉洞石刻以“西方三圣”最为壮观,三像高均在七米左右,中为阿弥陀佛,左右分别为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神态各异,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11号龛“净瓶观音窟”,高7.3米,宽4.7米,深3.5米,观音菩萨像高6.75米,雍容华贵,头戴化佛宝冠,左手提净瓶,右手握柳枝搭于肩上,端庄肃立,如玉树临风,双目微睁,尽晒慈悲之光。“观音龛”开凿于北宋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完工于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历时十年,是“西方三圣”中最早开凿的。16号“阿弥陀佛龛”,高6.4米,宽4米,深3米,阿弥陀佛像高6米,螺髻,身披袈裟,内着僧祗支,手执说法印,两眼俯视,含笑侧立。22号“大势至菩萨龛”,高6.9米,宽3.8米,深3.7米,大势至像高6.15米,头戴花冠,冠中嵌一坐佛。菩萨神态慈祥,右手执莲蕾横于腰际,左手抚于右手手背之上,稍向左侧身而立。“西方三圣”均开凿于北宋,系安岳邑人杨正卿出资建造。造像完成后,杨家后人亦予以维护,并在碑刻中补凿子孙姓名为记。
“西方三圣”
圆觉洞摩岩造像分布在云居山的前、后山巅,以前山“一佛二菩萨”,即人们称谓的“西方三圣”,气势雄伟,艺术精湛,为此处摩岩造像的代表作。这三尊雕像分别刻于三个石窟中,横排并列,洞窟面北,各窟相距10米左右,从50年代至80年代部分学者对这三尊雕像都视为一个整体名称,叫“西方三圣”,即中窟主像曰“阿弥陀佛”,左窟曰“观音菩萨”,右窟曰“大势至菩萨”。
中窟,平顶形制,窟高6.7米,宽4.2米,深2.9米,后壁刻一佛赤足站立莲座上,身高5.1米,莲座高0.6米,头有螺髻,身微右侧,双目俯视,面容含笑,袒胸,身穿通肩袈裟,右手掌上举于肩结说法印,左手曲于胸,刻大椭圆火焰身光及火焰形头光。左右壁上部各刻飞天1身,形象生动;右壁下方站立迦叶尊者,身高1.9米,光头,双手合十,头仰望,面露微笑,目视佛,两像视线焦点相接,极为生动;左壁立供养人2身。后壁立佛后侧有镌记一则,文曰:“朝散大夫普州军州王官学兼管内劝农□□□紫金鱼袋王□□重妆”。左壁下部有镌记一则,文曰:“侍佛信善徐耕、男徐尚坤,姚氏,孙徐进先、徐贵先,眷等,舍资财重妆真相寺傍岩石洞释迦佛,功宣上愿,皇王万岁,天下太平,祈耕业果清梁,竖碑为记功勋者矣。太岁戊寅时值孟夏六月十八吉旦,住持禅戒正满书”。
左窟,位于佛窟之左,平顶形制,窟高7.7米,宽4.8米,深3.3米,后壁刻一菩萨赤足站立莲座上,站身高6米,莲座高0.6米,头戴立佛天冠,容貌丰满,胸饰璎珞,身着天衣,右手上举右肩旁握柳枝,左手曲腹部执净瓶,有大椭圆火焰身光及火焰形头光。左右壁上方及中部各刻飞天1身,乘云高翔,姿态生动。右壁下部立供养人4身,各像头部旁刻名,由外至内:第一像剃度僧,身高1.5米,刻“……僧……系使州都孔目官离职满.舍俗陈乞剃度为僧,癸酉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九月二十二立毕”;第二像刻“长男孙衍已未正月初九日生”;第三像刻“次男孙衡庚申十月二十四日生”;第四像刻“黄氏小寿娘丁丑五月初四生”。左壁立供养人3身,其中一供养人刻名“奉佛孙侪.发心妆銮圣像.祈寿年绵延”;另一人是粗胚未成。
右窟,位于佛窟之右,平顶形制,窟高7米,宽3.9米。深3.7米.后壁刻一菩萨赤足站立莲座上,身高5.7米.莲座高0.6米.头戴坐佛天冠,面颊丰腴,胸饰璎珞,身穿天衣,左手握右手腕于胸部,右手握莲花。刻大椭圆火焰身光,头后有火焰形。左壁上部刻飞天1身,跃跃欲飞,姿态美丽;下部立供养人2身,一人刻名“故父杨元爱”;左壁窟门立献珠龙女1身。右壁上部崩圮,飞天不存;下部立供养人4身,一人刻名“男功德主杨正卿”。后壁左面立石碑一块,高1.5米,宽0.9米,碑额横刻篆书“普州真相院石观音记”,由“奉议郎通判汉州军州管句学事兼管内劝农事借绯冯世雄撰文”、“奉议郎新就差监成都府事置院兼同监商税务武骑尉冯口口书”、“承议郎知资州军州管句学事兼管内劝农事飞骑尉借紫孙诏篆”。碑文记载:“本州信善杨正卿,以厥祖旧愿。造观音石像一尊,择真相岩龛。鸠工集事,阖家随喜,共建良缘,元符已卯创祖.大观丁亥告毕,设水陆斋会……。功德主杨正卿、同寿邹氏……大圣宋大观二年岁次戊子春二月壬午朔二十六日丁未建立”。
上述三窟造像镌造的时间,右窟有确切造像年代,《普州真相院石观音记》碑告诉:从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至大观元年(1107年)告毕,经过八年时间完成此窟造像。中窟及左窟造像.没有留下造像镌记。仅保存南宋重妆年代,这两窟下限时间不晚于南宋,但这两窟造像与右窟相比,不论从造像风格,技艺手法,龛窟形制.以及佛、菩萨的服饰、璎珞、莲座、身光、头光等,都相类似。由此可知中窟及左窟凿造时间,在右窟镌造前后年代,或者同出一工匠之手,为一个时代的作品。关于造像题材内容.综上所述.它既不属出资人统筹安排凿造,又不属僧人募资部署造像,所以这三尊雕像不是一个整体造像题材,而是各窟造像单独成立.故造像称名应分别定出。
中窟造像。据该窟南宋重妆镌记载:“舍资财重妆真相寺傍岩石洞释迦佛”,说明此窟主像是释迦佛,而不是阿弥陀佛。又从造像题材,佛右手结说法印,俯视着右壁的迦叶弟子.迦叶头仰望佛,表示释迦向阿难说法。资中东岩有一窟相似该窟造像,北宋年间建造,普州文氏工匠镌刻。同样后壁刻一佛赤足立于莲座上.右手结说法印,面目左侧,俯视着左壁仰望的迦叶弟子,左右壁上部各刻一飞天。两窟造像相比,不同之点。安岳圆觉洞中窟迦叶尊者立右壁,资中东岩立左壁。两窟造像题材表明,该窟主像是释迦佛说法像,不是“西方三圣”的阿弥陀佛。
安岳圆觉洞及资中东岩镌造这类释迦佛说法像题材,从窟内释迦与迦叶造像的布置,镌造的形象,有类似“释迦拈花微笑”造像。据宋籍《联灯会要》载:“世尊(即释迦佛)在灵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惟迦叶领悟.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眼法藏……’并嘱咐摩轲迦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此内容大藏经不载.隋唐时代亦无此传说,直到唐德宗末年(805年)佛教经论才开始载入此事。因此,世尊拈花微笑的造像在我国早期和中期的石窟造像中是没有的。若安岳、资中两地的这窟造像是属这样的题材内容,对研究我国宗教和石窟发展史有着重要的意义。这里,把它介绍出来.供专家们研究参考。
左窟造像,窟内主像称名观音菩萨原是正确的,因造观音的特点,宝冠上有立佛,或坐佛化身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记:“顶上毗迦摩尼妙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佛”。大足宋代宝顶山摩岩造像《观经变相》龛中之十六观的“观世音观”颂词日:“观音何所辨,立佛在天冠,五道光中现,慈悲接有缘”。此窟观音称名什么?据大足石门山宋代观音窟造像记称名,是以观音菩萨手执何种法器,定观音名。如石门山观音窟左壁刻一观音立像,头戴立佛天冠,右手提兰子,造像记曰:“佛弟子岑忠志一宅等.舍财造宝兰手观音一位”;右壁一观音,头戴坐佛天冠,左手执镜一面,造像镌记日:“奉佛男弟子赵惠典合宅舍财,造上件宝镜观音一位”。故此窟观音可称名宝瓶观音,或甘露玉观音。
右窟造像,开凿该窟造像的功德主,据《普州真相院石观音记》碑及岩壁上供养人刻名.均是杨正卿.证明此碑是原立石窟中.不是其他地方搬来,所以此窟主像定名,要按造像碑.称名为观音,不是大势菩萨。此菩萨头上戴的天冠是坐佛化身像,据《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记,大势菩萨“顶上肉髻,如钵头摩华.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观佛事”。宝顶山《观经变相》十六观之“大势至观”颂词日:“势至如何别,冠中望宝瓶,无边光照处.智慧摄群生”。大足石刻龛窟中,不管唐代,或宋代镌造的大势至,每个菩萨头上的天冠都有宝瓶。因此,该窟主像又一证明不是大势至菩萨,大足石门山观音窟右壁有一观音,左手平胸握莲花,造像记日:“奉佛承信郎陈充一宅长少等,命工就此洞镌造莲花手观音一尊”。该窟观音手中执莲花一束,由此同样可定名莲花手观音。
安岳圆觉洞前山的释迦说法窟.两个观音窟,除在造型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外,而且在窟内铭刻镌记中,也记载有丰富的史料,如《普州真相院石观音记》碑载:“设水陆斋会,僧、道崇赞”,可知过去这里是一个佛、道合聚的大丛林,也是不可多得的史料。
南岩石窟造像
南岩的五代造像题材多达27种,首次出现了“十六罗汉”、“毗沙门天王”(图五)、“地狱经变龛”(图六)、“地藏菩萨与十王变”等新内容。其造像小巧玲珑,神情潇洒,衣饰简练,衣纹细密,薄衣似帛,既带有唐代的丰厚、典雅,又具有宋代的俊美、华丽。明王龛,千手观音龛,地藏菩萨、十王变龛、罗汉龛、北方毗沙门天王龛等,帔巾凸起高出体表,甲片鱼鳞片片可数。这种精致细腻的雕刻手法,是中国民间雕塑民族化的成功表现。
在南岩下的真相寺后,有宋代理学大师陈抟墓,墓碑上阴刻陈抟画像,另有“图南仙迹”,“希夷炼丹处”等古迹。
秦九韶纪念馆
秦九韶(公元1202-1261),字道古,安岳人。秦九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其父秦季栖,进士出身,官至上部郎中、秘书少监。秦九韶聪敏勤学。宋绍定四年(1231),秦九韶考中进士,先后担任泽区尉、通判、参议官、州守、同农、寺丞等职。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他在政务之余,对数学进行虔心钻研,取得极高成就。安岳人民为了纪念他,在圆觉洞内修建了纪念馆。四川师范大学是全国大学开展数学史研究、教育较早,也很有成效的重点大学。为了进一步把数学史的研究、教育推向一个新台阶,四川师范大学决定把南宋世界著名数学家秦九韶纪念馆,作为秦九韶数学史教育研究基地。
陈抟墓
陈抟墓位于安岳县城南郊云居山圆觉洞保护区内。墓为石土垒成,长16米,宽12米,高4米。墓前嵌立陈抟自赞碑,碑额横刻“华岳归来”,正中阴刻陈抟像,像右上方有“洪武甲戌秋九月重阳日县丞陈观重建”刻记,左上方有陈抟自赞词。两边石坊刻对联:“先手不必仍长睡;天下于今永太平”。附近有石牌坊、“图南仙迹”、“希夷炼丹处”等遗迹。现墓址保存完好。
特色小吃
安岳饮食丰富。著名的有安岳咸肉等。安岳咸肉,是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的著名特产,产品特点是外观清洁,刀工整齐,肌肉坚实,表面无粘液,切面的色泽鲜红,肥膘稍有黄色,具有咸肉固有的风味。它在四川省1982年咸肉评比中被评为省优产品。[6] 另外安岳是全国唯一的柠檬商品生产基地县,享有“中国柠檬看四川,四川柠檬看安岳”的美誉。畜牧产品销往重庆、成都等省内外大中城市。同时,红薯、蚕桑、通贤柚、水产等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产业优势、比较优势和市场优势逐步凸现。安岳柠檬以占全国70%的独特优势成为全国唯一的柠檬商品生产基地,是国家授牌的“中国柠檬之乡”,“通贤柚”多次荣获国家金奖,“周礼粉条”畅销西南诸省。
旅游信息
游客应当先搭乘汽车来到资阳市安岳县,在安岳汽车站可以乘4路车在圆觉洞站下车。 走200米就可到达景区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