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八公山风景区,是集游览、观光、休闲、人文历史和地质地貌为一体的国级风景旅游区,这里的红叶可与“香山红叶,岳麓红枫”媲美。八公山古称北山、淝陵、紫金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1600年前的淝水之战,便发生于八公山森林公园,留下了八公山下“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典故;2000多年前,淮南王刘安招贤纳士,讲经论道,编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发明了千古美食豆腐;“淮南虫”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较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国际地质学界誉为“蓝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刘安、李白、苏轼、欧阳修、刘禹锡、吴均、韦应物的足迹均踏遍过八公山,并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篇章。
忘情谷位于八公山腹地与著名景点孙家园相邻,谷长2.3公里,东北―-西南走向,九曲回环,盘旋而上,谷涧落差160多米。据传,孙蟠在修建青琅馆后,读书习画,寄情山水,忘世间烦忧,见此谷清幽可人,遂于谷中一巨石上书刻“忘情”二字,因年代久远,原迹无可考。谷中有曲径小溪,水声淙淙,如歌如吟。峡谷两侧,古木参天,树生石中,石立谷边,石柱群生,奇形怪状。林间有奇花异草,鸟鸣蝶飞,确系旅游休闲及避暑的胜地。
“青琅轩馆”古称孙家花园,是寿州孙蟠建造,位于白鹗山下,原址面积约66000平方米,是八公区风景名胜之一。孙蟠,科举出身。清嘉庆年间为就城修史官,固不愿妄述史志,辞官归里,在八公山中选择风景幽美的白鹗山下建造了“青琅轩馆”,种植花木,习练书法,修身养性,颐养天年。
石门潭位于八公山区王镇南塘村境内,那里“大石礌砢,类狞虬门”,是八公山自然景观之一。据《凤台古志》载:“云条山、茵席山相峙为石门,两山交而中豁门。门高20丈,西向南北,两崖相距10丈,中有潭,径10丈,深三尺,潭水终年不涸,漫流大石山”。临石门,峭壁凌空,直上云霄。迎面悬崖上,雕有“石门潭”三个巨字,苍劲挺拔。当地人传说是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兵困南塘留下的手迹。文史学家则说是北魏郦道元所书,理由是《水经注》中有洗云泉的记载:“洗云泉水洁,澈心骨,味甘冽,在珍珠、沁月之上”。洗云泉是石门潭的源头,郦道元勘测洗云泉必经石门潭。
乐涧套俗称老涧套,位于南塘西2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高林密,翠色醉人。1978年后,考古学家在该地发现古生物化石堆积层。其沉积的植物化石有藻类、单叶及复叶等,随手可拾,拓开后植物的茎络分明,各具姿态,图案象淋漓的水墨画。
八公山主峰四顶山之巅,有碧霞元君庙。庙在四项山顶,故又称四顶奶奶庙。这是八公山历史名胜之一。庙殿始供神妃碧霞元君象,故名;寿凤人多又称神妃为“四顶奶奶”,故知四顶奶奶庙者甚众,谓碧霞元君庙者鲜少。明栗永录嘉靖《寿州志》称之为“东岳祠”,清李师沅嘉庆《凤台县志》则称“元君庙"。
八公山森岭公园入口不远处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遗址纪念墙,两头高大威猛的青牛镇守两边,让这遗址平添了几分悲壮之气。遗址墙前面是前秦苻坚的塑像,眉宇之间"投鞭断流"的豪气依然在。
公交17路、20路、26路、33路、111路、121路直达八公山。
合肥市内——合肥绕城高速——朝淮南/阜阳/蚌埠/新蔡方向,靠左行驶进入蚌合高速——朝淮南/阜阳/八里河方向,靠左行驶进入滁新高速——从凤台/寿县出口离开靠右行驶——S203——卧龙山路——二通路——丁山路——抵达八公山风景区。
八公山地区地层,属于华北地层区,蚌埠地层小区,属南型北相地层。地层主要出露太古界五河群,元古界青白口系、震旦系地层,古生界寒武系大部分地层;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罗系、上白垩系等地层缺失或未露于地表;而下白垩系、上第三系地层,由钻探揭示覆于广泛分布的第四系之下。
八公山地处淮河流域中段南侧,为华北气候区、华中气候区的中间地带,属亚热带北缘季风性湿润气候类型。各主要气候要素的变化均呈单峰型,有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的特点。
冬季,淮河、淝河等河间有结冰;春夏秋受长江中、下游温和湿润气候影响,又有江淮分水岭的阻隔,气候要素呈现出:地温高于气温,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特点。雨量北少南多,气温北低南高,易旱易涝,淮湖洼地渍涝年有发生,灾害性气候不同程度影响了农业产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