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柳州三江位于广西北部,被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被誉为“世界桥楼之乡,侗族风情殿堂”和“侗族的香格里拉”。中国三江大侗寨景区坐落于三江县城,处于桂林柳州民族风情旅游黄金线上,东连世界旅游名城桂林,西壤神秘的黔东南民俗旅游圣地、南邻广西旅游明珠北海、北接湖南山水旅游精品张家界,209、321国道从景区中穿过,交通便利。景区主要景点有世界第一风雨桥——三江风雨桥,基尼斯之最木构建筑杰出代表——中国侗城,侗乡第一鼓楼——三江鼓楼,世界规模最大、长度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侗族历史文化碑廊,侗族特色一条街——月亮街,“中国观赏石之乡”三江奇石荟萃之地——三江奇石城,少数民族佛教宝地——福禄寺,三江民族特色休闲庆典之所——多耶广场等价值品味极高的闻名中外的著名旅游景点。
主要景点
三江风雨桥
横跨浔江河上,宽16米,长368米,是世界最长的风雨桥,桥面中间为车行道,两旁人行道为木构走廊,7个桥亭横跨两边走廊,融合了程阳永济桥、马胖鼓楼、岜团风雨桥、和里人和桥等侗族木结构建筑精华技艺。各类木质构件数均取“万”数或“福”数,寓意深远。该桥汇侗族建筑之精华,为桥梁建筑之奇观,其规模之宏伟、技艺之精巧,堪称世界廊桥之最。
三江鼓楼
被誉为“侗乡第一楼”,三江县标志性建筑,位于三江县城浔江边,是以侗族民间工匠杨似玉为首的民间楼桥师傅以侗族人民特有的手法建造而成。鼓楼占地600平方米,高42.6米,27层瓦檐,四条主要立柱均有200百年以上的树龄。三江鼓楼在设计上取众鼓楼之长,共设计有4层观礼台,最高一层观礼台位于25层。在鼓楼的基座石上,雕刻有反映侗族抢花炮、踩歌堂、打油茶、斗鸡斗鸟、养蚕织布等日常生活场景的浮雕,画面栩栩如生,乡土气息浓郁,展现侗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侗族工匠高超的建筑技艺。鼓楼前面的鼓楼坪,均用卵石砌成不同的侗家图案。成为侗乡群众开展大型集会、晚会、歌舞表演的主要场所。
中国侗城
又称“侗乡鸟巢”,是全国首家集侗族传统斗牛、歌舞表演、民俗展示、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大型侗族木构建筑综合场馆,侗族特色标志性建筑之一,高29米,直径88米,内有一幅全长200多米、高3米的侗族农民画和数十个民俗展厅,设置观众席位6000个,有争霸斗牛王近百头。2010年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月亮街
北起古宜大桥,南至三江风雨桥,东靠三江鼓楼,西临浔江,总长2000米,其中步行街300米,设有5个下江码头。吊脚楼群,青石板路,侗族历史文化碑廊……延伸在县城的浔江河畔。它是一条集商贸、居住、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民族特色综合街,也是游客到三江县城必游的景点之一。
侗族历史文化碑廊
侗族地区规模最大、长度最长、内容最丰富的文化碑廊之一,建筑面积800多平米,有浮雕和阴雕图案100多幅,分为族源篇、社会篇、信仰篇、稻作篇、服饰篇、建筑篇、饮食篇、婚恋篇、节庆篇、游艺竞技篇、传说故事篇、歌舞艺术篇等12个部分,图文并茂,中英文对照,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福禄寺
建于1994年,占地面积4500平米,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伽蓝殿。有僧尼8人,居士600多人,每年开展诞生普佛、观音诞等佛事活动。日常烧香拜佛的香客络绎不绝。建寺以来,该寺积极与广东佛山、柳州、南宁等地佛教弟子开展赈灾、扶贫和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献物捐资70余次价值500多万元。
奇石城
三江奇石以石坚、肤滑、种多著称于世,特别是红彩卵石,有全红、血红、花红、紫红、斑纹红等,可谓石英缤纷,争奇斗艳,韵味浓郁。三江奇石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后,迅速在海内外奇石届产生轰动效应,成为三江的一张名片。2010年,三江获“中国观赏石之乡”美誉。奇石城内现有奇石馆数十家。
多耶广场
三江民众休闲、娱乐、集会、庆典的主要场所,上中下三部分分别代表天时、地利、人和;三条水系象征浔江、榕江、苗江,流水延伸至广场中心的三江地图中,象征三条江水孕育了三江县。浮雕壁画,分别以侗族大歌、款文化、风雨桥、鼓楼和侗寨为主题,展现了侗族多彩的民族文化、深厚的民族历史和高超的建筑艺术。
萨坛
侗族历史上出现过一位名叫婢奔的女英雄,人们尊称她为萨岁或萨玛,认为她的神威最大,能主宰一切,保境安民,使六畜兴旺,村寨平安,几乎村村都设有她“神坛” 。
“萨岁”或称“萨玛”、“萨享”、“萨丙”,侗语意即“圣母”、“大祖母”。 “萨岁”幼名“婢奔”,成人名“杏妮”,其父母随避难的乡亲逃到今贵州南部,他们在黎平、从江两县交界的大团寨住下。父母被丹阳的大财主李董顺加害致死后,杏妮来到六甲寨与舅父居住,并与当地青年石道结为夫妇。为躲避李董顺的欺压,夫妇两人来到螺蛳寨安身,后仍被李董顺找上门。夫妇两人不堪压迫,遂率众反抗。李董顺在州府做官的儿子李顶郎上书朝廷,诬称“峒蛮”造反。朝廷派大军赶来镇压。由于众寡悬殊,杏妮最后在龙额“弄堂概”处跳崖身亡。从那时起,杏妮被侗族人民所敬奉,被尊为神,几乎每座侗族村寨都建有圣母“萨岁”庵坛纪念她。初建“萨岁”庵坛时,均得到“萨岁”灵山——“弄堂概”或六甲寨“圣母萨坛”来取土(有寻根问祖、接“萨”灵魂之意)。 一直以来,侗族圣母“萨岁”杏妮的故事在侗乡广为传颂……
油茶街
打油茶是侗族特有的一种饮食习惯。侗语称为dosxeec,意为放茶、做茶。当地汉话称之打油茶。其主要原料是“阴米”。阴米都预先备制,制法是:将糯米拌油或粗糠后蒸熟、阴干,再用碓臼舂成扁状,去掉粗糠。打油茶时先将阴米油炸成米花备用。接着把配料花生、黄豆、芝麻等炒熟。配料没有定规,时鲜瓜菜、猪肝、虾米都可以放,还可以放些葱花、姜丝等作料。原料准备就绪后就煮茶水。放一把米在锅里炒到焦黄,再添上本地土制的上好茶叶炒拌几下加水煮沸,滤出渣子。把茶水倒进盛着米花等原料的碗里便是油茶。春节期间的油茶还要加两块手指宽的油煎糍粑。北部地区喜欢在油茶中放红薯。
油茶可称侗族的第二主食。过去,人们不仅早餐吃油茶,每顿饭前都要吃油茶。油茶是招待客人的传统食品。特别是妇女往来,常聚于一起打油茶。吃油茶只兴用一只筷子。客人吃了油茶不还筷子,表示还要再吃;还了筷子,则表示多谢主人,不用再添了。
迎宾鼓楼
侗族有三大国宝——鼓楼、花桥和大歌。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有侗寨必有鼓楼。鼓楼模仿杉树形状建造,在侗寨中属高层建筑,因为楼上置鼓得名,是侗族人民遇到重大事件击鼓聚众、议事的会堂,平时是村民社交娱乐和节日聚会的场所。侗族的文化与鼓楼密不可分,重大的活动都在鼓楼里举行,鼓楼是侗族文化的载体和精华,因此,侗族文化又叫鼓楼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