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家村全村多数为党、贾二姓,因党姓居住在早,故称党家(贾)村。全村320户,1400余人。明成化年间,党、贾两姓联姻,合伙经商,生意兴隆,成为地方巨商富族,因而明清两代有较大规模兴建。清咸丰元年(1851年)在村东北高地建寨堡,使村寨相通,连为一体,现存四合院123座。
每院一般占地260平方米左右,呈长方形,个别的是正方形,俗称“一颗印”。四合院由厅房,左右厢房、门房围成。厅房为头,厢房为双臂,门房为足,似人形,有喻意。厅房高大宽敞,前檐多为歇檐,为供祖和设宴之所,逢婚丧嫁娶,卸掉活动屏门,设席摆宴,显然发挥了厅房设施功能。门房和厢房为起居之室,长辈兄弟居有序。
走进党家村,高大气派的,“走马门楼”列于巷道两侧,建筑装饰十分讲究,朴实精美,三雕俱全,是雕刻艺术荟萃。家门外有上马石、拴马桩、拴马环。门枕为方形或鼓式,均为石雕。有狮子门墩、鼓儿门墩、狮子鼓儿相结合的门墩,还有形体单纯的竖立双体线雕门墩。特别是狮子门墩,无论是粗犷简略或精雕细刻,都能将这一猛兽处理的形体生动,神态逼真。
门楼两侧有美观的砖雕峙头,内容非常丰富,有琴棋书画、梅兰竹菊、鹿兔象马,虎牛麒麟以及几何图案、万字拐、八卦图等等,更为夺目的是门额题字,几乎家家都有,或木雕或砖刻,名家书写,相当讲究,成为书法艺术的展示。从内容上看,大致有炫宗耀祖、伦理道德、理想追求三类。
大门内照墙多为砖雕,主题画面题材多样,有“鹿鹤同春”、“封(蜂)候(猴)挂印、“五福(蝠)捧寿”等等,有的则一个大“福”字或大“寿”字。院中家训砖雕,多在厅房歇檐两侧山墙上,内容多为道德修养之类,文化气氛浓厚,像这样把现实生活起居的空间拓展到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不仅有美化建筑空间,还具有跨时空对多代人进行教化的功能。这些建筑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是文学、道德、美学的融合,凝聚着一种潜在的乡村文化力量,是劳动人民在建筑装饰上创造的文明成果。
村中的看家楼,砖砌方形三层阁式,高14.5米,登高瞭望全村四周,是防御设施的瞭望楼。仿木砖雕节孝碑楼,雕制精美,建造独特,是党家村砖雕代表作品。村东南有文星阁风水塔,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共六层六角形,塔高37.5米,塔的各层内部供奉的牌位和外观各层都有砖雕牌匾,从内容上看,可以得知党家村人是如何巧妙地借风水塔,表达了更多的人文内涵,寄托着"修身治家"的一种生活理想。
来党家村观光的游客都对村上的节孝碑有兴趣。的确,此碑工艺卓而不群。来到碑前,首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青石基座上两丈多高的碑楼。楼顶悬山两面坡式,檐上筒瓦包沟、五脊六兽。脊为透雕,横脊中部耸有一尊圆雕,为1公尺高四面透风的两层小阁楼。檐下结构为仿木砖雕,层层叠起的斗拱擎着檩条,檩上架着方椽。斗拱下面是横额“巾帼芳型”,额框由游龙、麒麟、香炉等图案的透雕组成。额下雕刻尤为精美,总体栏杆形状,每两个立柱间为一画面,共四幅。从东到西,第一幅雕着“喜鹊梅花”,取“喜上梅梢”之意;第二幅“鹤立溪水”,取“鹤寿千年”之意;第三幅为“奔鹿图”,“奔鹿”意即求取俸禄;第四幅“鸭戏莲蓬”,莲蓬中生有很多莲子,此图寄寓愿后世人丁兴盛之意。碑楼墙面十分平整,“清水式”砖缝横竖中绳。墙砖比别处的要小,村中老辈人传说这是用锯截齐打磨平光后砌上去的。两边墙上的对联与横额一样,是阳文砖雕。对联上方各砌有一个手捧“寿”字的人物深浮雕,据说左边凸睛翘须神情凶猛的叫徐彦昭,右边慈眉善目富态端庄的是杨侍郎,皆旧戏《忠保国·二进宫》中人物,都做过女主的保驾。对联虎口上衔,莲花下托。概括起来,整个碑楼可以说集党家村砖雕之大成。
贾姓比党姓迟来194年。党家祖祠是坐北朝南的,因贾家是外甥,祖祠是坐西朝东。因为外甥和舅舅是不能平起平坐的。贾家虽迟来近二百年,但对于党家村的经济发展,四合院的建设,也起了较大的作用。贾祖祠厅前挂着一幅贺寿对联,上联是“椿茂萱荣堂上屡承仙露润”,下联是“天长春永堦前咸舞彩衣新”,椿在古汉语中代喻父亲,萱代喻母亲。屡是不断、多次的意思。仙露传说得一滴可以长生不老。彩衣在过去指代小孩,这幅对联总的意思是说:父母身体非常健康,慈祥地坐在高堂上,儿女们希望父母得到仙露的滋润,长生不老。父母的恩情像天长,像春天的阳光,儿孙们一个个蓝衫紫袍(蓝衫是秀才的服装,紫袍是举人的服装),为父母争来荣耀,给老人拜寿,显示了当时全家生活幸福美满,欢乐热闹的气氛。
这个院子是党家村最大、最长、最老的四合院,村人称它为“老院”。因老院门前两侧曾各立一个旗杆,故而又叫“双旗杆院”。老院有三道门楣。第一道门楣是“耕读第”。耕读本是一个相对于“耕战”而言的特定的历史概念,并且自西汉以来历朝历代都把耕读半重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而民间却把它当做一般意义上的耕田读书来解说。即以耕田为齐家之本,以读书为明理进身之阶。第二道门楣是苫屏门上方的“志裕光前”,第三道门楣是苫屏门背面与之对应的“心存裕后”,前后意思相连,表达了这家人立志为祖先争光,存心为后代造福的志向。
老院因祖先功名显赫而开设中门,但又担忧后辈人功名渐淡,财气渐弱,因而在大门外巷南修筑了照墙,在大门内又建了这道与院等宽的”苫屏门”,以作聚气防泄之用。认为这样做便可以万无一失。照壁及外门道的砖框墙均采用正方形青砖,并以白灰砌缝,框中无字无画,寓意前边已经提及,即:做官要清白,为人要方正。
泌阳堡建于清咸丰叁年(公元1853年),于1856年建成,它距今有150多年的历史。当时,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时局动荡,民不安宁,当时清政府号召民间建寨自保。党家村在举人党遵圣、拔贡党之学的倡导下,选定村东北“半岛型”的高崖作为寨基,采取预付银两,购买宅基的方式筹集18600多两白银,修筑了城堡。最初在寨子建房的有27家,占地约36亩。
这是一个一进三院,砖砌内照墙的四合院。是封建科举期间党家村的一位进士,清光绪帝钦点翰林党蒙的出生之院。党家村的四合院,门外照墙随处可见,门内独砌照墙仅此一例。村中照墙除少数雕刻字画外,大多为无字照墙。壁框内均为青色方砖,白灰砌缝,寓意为“清白方正”。
文星阁穿透六百年的风铃声夕阳渐渐西沉了,沐浴在夕阳余辉之中的文星阁,就像是一枝直插云霄的桅杆,挺拔中透着一股坚韧。六根铁绳从顶下牵起六角飞檐,飞檐末端各垂一只大铁铃,风争铃摆,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据村中的老人说,只要塔铃连响两天,十次中有九次是要下雨的。
文星阁的塔身颇像《封神演义》中的托塔天王李靖手中之镇妖宝塔。登梯而上,仿佛“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重累人矣”。一层门额题“文星阁”三字,门外也悬挂一副木制对联:“配地配天洋洋圣道超千古;在左在右耀耀神灵保万民。”阁内供奉着圣人孔子以及其10位高徒的牌位。二三四层分别供奉着颜渊、曾参、子思以及孟轲的牌位。五层供奉文昌帝的牌位。顶层供的则是一手拿笔,一手执卷,正在点元的魁星爷——文曲星的塑像。
1、在韩城新城客运总站乘坐开往下峪口方向的中巴车,在党家村入口下(票价2元)。下车后可以选择步行进入党家村(约2公里),或坐蹦蹦车前往(车费5元)。
2、从韩城新城打车到党家村,车费2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