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山公园所在地原为天津盐商张霖莹的思源庄。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中山公园建成,该公园北起大经路(今河北区中山路),南至金钟河(现今已被填平),东临昆纬路,西靠近北洋造币总厂,共占地90余亩,初名“劝业会场”。1912年(民国元年)更名为“天津公园”,不久又称为“河北公园”。在北伐成功后,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将公园改称为现名,并将原来公园北边的大经路改称为中山路至今。1919年(民国8年)6月9日,天津各界人士在中山公园举行大会,声援北京爱国学生的五四运动,要求取消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和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1936年(民国25年)天津被日本占领,公园又改称为“天津第二公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恢复中山公园的名称。
天津中山公园在早期建园时,其面积比现在大接近3倍。在这个倘大的公园里,设计是以“西学东进,中西合璧”为理念,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和西方建筑形式结合起来。公园以花园和公共设施为基础。早期的天津中山公园于公园前门面临大经路(即现今十月影院大门南食品街出口处),建立四柱牌楼,中间横匾写有“劝业会场”四字。大门内路面宽阔,两侧设有店铺。二门为过街钟楼(现今中山公园正门处),楼上镶嵌清朝国产自鸣钟,报时的时候方圆数里都可以听到其钟声。再进园内有小湖和假山,假山上矗立观音雕像,手持宝瓶向下注水,山下有水池承接,而池畔有可喷水的石雕小像。园内遍植花木,而羊肠小径在花木中穿插。
日本侵华时期,天津中山公园被日军占据,并遭到严重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园虽屡加修建,但己不复早年的容貌。战后政府为纪念该市为国捐躯的伟人烈士,便在园内分别矗立“魏士毅女士纪念碑”、“天津十五烈士纪念碑”及“南皮张氏两烈女碑等”。其中,建于1929年并于1984年复立于现中山公园西侧的“魏士毅女士纪念碑”和建于1931年并于1984年复立于现中山公园南侧的“天津十五烈士纪念碑”目前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而中山公园亦被国家定为“革命历史纪念地”。199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在中山公园内矗立孙中山塑像和纪念碑,碑阳为《中山公园记》,纪录公园的历史沿革;碑阴为《孙中山演讲辞》,纪录孙中山先生当年在公园的演说。
公园初建时规模宏大,入门处有观世音雕像。门楼上装国产报时自鸣钟,报时之声传及数里。园内有艺圃亭台、土石假山,还有禽兽动物。并设有图书馆、工商品陈列所、美术馆等。
天津中山公园是由中国人设计和建造的公共园林。初名劝业会场,在设计上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与西方建筑形式有机结合,有花园,又有公共设施,既是娱乐去处,又是公共活动场所。
天津十五烈士纪念碑
天津十五烈士纪念碑位于现中山公园南侧,它铭刻着大革命时期牺牲的十五位英烈的光辉事迹,记载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的令人难忘的一段历史。 1931年,天津各界人士为纪念他们,在中山公园立碑公祈。碑文中除记述十五烈士之外,另将新军阀混战时死于1930年的张志全、王弢楼二人补入,成为“十七烈士”。国民党这样做,不过是为了欺骗人民美化自己罢了。此碑“文革”中被遗弃,埋入地下。1984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复立此碑,并列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又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孙中山先生铜像
2006年11月8日孙中山先生铜像落成,中山公园内占地1100多平方米的花坛上立起一座崭新的孙中山全身铜像,黄杨簇拥,伟岸庄重。这是孙中山先生的孙女、美籍华人孙穗芳博士捐建的。该铜像表现了1912年孙中山在原河北公园演讲时的风采。铜像高2.2米、重两吨,安装在2.3米高的基座上。铜像背面篆刻了孙中山当年的演讲全文。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中山路公园路
开放时间:全天免费开放
乘车线路:可乘1路、1路区间、12路、12路小圈、27路、27路小圈、609路、619路、641路、646路、670路、670路、671路、803路、818路、869路、901路、903路、908路等公交在宙纬路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