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童年读书处位于市区古运河北岸的陈家花园,它是周恩来嗣母陈氏祖辈的府邸。1904年秋,6岁的周恩来随父母、嗣母移居清江浦(今淮安市)外祖父的万公馆,并在万府家塾馆继续读书。外祖父万青选遗留下的丰富藏书,成了周恩来童年获取知识的宝库。1905年9月,因万府家塾馆办得不理想,周恩来随嗣母、生母迁居到万府南面的陈家花园。嗣母请来塾师,自立家塾馆。学生一共4人:恩来和他的弟弟恩溥,还有他的两个妹妹。在这里,周恩来先后读了《四书》、《五经》、《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说岳全传》、《镜花缘》等许多部古籍名著。
1907年春,生母万氏病重,这时,在湖北做事的父亲已经无钱寄回,周家已经靠借债度日,家境十分困难。周恩来只好典当衣物为母亲看病。他几乎每天要到当铺典当,到药店买药。生母万氏病情越来越重,周恩来每天都要为母亲熬药、喂药。不久,万氏便离开了人世。接着养母陈氏也一病不起,很快也离开了人间。一连失去两个慈爱的母亲,年仅9岁的周恩来十分悲痛,也使他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由于失去了亲人和经济来源,周恩来和他的两个弟弟在清江浦难以维持生活。同年秋冬之交,周恩来带着弟弟恩溥、恩寿返回老家山阳县驸马巷居住,"佐理家务,井然有序"。两年后,12岁的周恩来在伯父的安排下,从运河登舟北上,从此离开了故乡。
步入周恩来童年读书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周恩来纪念广场正面的一面汉白玉浮雕墙,浮雕上的周恩来总理面带微笑,双臂抱在胸前,显得和蔼可亲,背景是用他生前最喜爱的梅花作衬托,寓示着他具有梅花一样高尚的品格。这面浮雕墙高3.4米,宽6.8米,在浮雕人物的左上方还有根据周总理手迹拼集而成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九个大字。浮雕墙的背面以黑色大理石为底,镌刻着周恩来青年时代创作的著名诗篇《大江歌罢掉头东》,古朴、厚重、深远。
在雕像墙的右后面即是周恩来读书处的正门,门楣上是由李鹏同志题写的"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匾额。读书处具有淮安民居特色,青砖灰瓦、木制门窗,共有14间屋,主屋两间,其间有厢房,庭院深深;后面有一处精美的花园,郁郁葱葱。主堂屋是周恩来父母的卧室,因为周恩来父亲长年在外地做事,所以平时只有周恩来的母亲万氏带着两个小儿子居住。周恩来跟养母住下堂屋,其东厢房是周恩来刻苦学习的地方,门前有一株枝叶繁茂的蜡梅,由周恩来亲手培植,每到腊月,傲霜斗雪,清香四溢,花开年年。这株蜡梅花瓣呈黄色、晶莹剔透,当地人敬称它是"一品梅",寄托着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敬仰之情。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漕运西路174号
开放时间:8:30—11:00,14:00—17:00(周一闭馆)
旧址占地面积5170平方米,建筑面积672平方米。原有房屋14间,为明清建筑风格,青砖小瓦:前厅3间,作为会客及就餐所用;主堂屋3间,为周恩来父母及弟弟居室;东屋2间,为周恩来和嗣母陈氏居室;西厢房2间,为乳母蒋姜氏居室;东厢房2间,为周恩来书房;嗣母居室南侧为2间厨房。旧址院内还保存着周恩来童年时亲手培植的腊梅,是全国周恩来纪念地中唯一具有自然生命力的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