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同志就诞生在故居东侧的一间房子里,随后便在这里度过了12个春秋,直到1910年春,周恩来随伯父离家去东北求学才离开淮安,此后便再也没有回过家乡。自故居复建开放以来,这里不仅再现着周恩来的人生路程,也珍藏着诸多名人字画墨宝等,小到平民百姓,大到国家领导人,都曾到这里参观瞻仰。“少小离家,老大不回”的周恩来,功高盖世,誉满全球。如今,每天前来瞻仰“周恩来故居”的人们,成千上万,络绎不绝,犹如纵贯淮安市而源远长流的大运河之水,水流不息。
向西通过一道腰门,是三间面南的正屋。这是周恩来父母——周劭纲(旧社会小职员)和母亲万氏十二姑(清江浦)的居室。格扇的门窗上糊着洁白的绢纸。东厢房便是周恩来的诞生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就诞生在东边这间屋子里。房内陈设简朴,床上打着补丁的旧被褥。堂间内置周恩来青年时代铜像一尊。
向正屋天井向西,便进入一道南北走向的狭长的走廊,走廊南端西侧,是两间别具一格的亭子间,是童年周恩来和他的嗣母以及乳母的住所。
在亭子间后边,有一眼古老的水井,石刻的井栏上,被绳索磨出了一道道深痕,井水清澈见底。
在井台东南角不远的厨房前,有一块不大的菜园,周恩来当年跟乳母蒋江氏在菜园里学会了种瓜、种菜、种向日葵等。
后院里,有童年周恩来喜爱的腊梅两株,雪松一棵,翠竹一丛。后院内有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赠予的樱花树,加上新栽的各种花木,四时葱绿。后院还有两棵古树,一棵是榆树,一棵是观音树,都已经100年有余,是国家二级保护古树。
周恩来故居门前,有一条凿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的文渠。童年周恩来曾与表姐龚志如多次步下石阶,登上小船,到河下镇,接触并了解民间风情。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曾说:“我的学问不少是读民间文学得来的。”
可乘淮安公交10路,淮安公交20路,淮安公交62路,淮安公交65路,淮安公交66路,淮安公交67路,淮安公交619路,淮安公交y65路,淮安公交游9路南线到达驸马巷站下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