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勾蓝瑶与源口瑶族乡扶灵瑶、粗石江镇清溪瑶、古调瑶合称江永“四大民瑶”。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碑刻曰:予祖昔居万山中,山勾联透,溪水伏流,故名“勾蓝”。历经1000多年,但村庄的位置始终没有变,居住的家庭始终没有变,民族成份始终没有变,瑶族文化极为深厚。寨中蒲鲤生井、山窟藏庵、犀牛望月、天马扫槽、石窦泉清、古塔钟远、享通永富、岩虎平安等“勾蓝八景”与四周的车尾山、人平山、呼雷山、望月山等首尾相连,形成极好的山水风光。无论是登高下望还是在村中流连,眼前的青山、流水、小桥、古村,都是一幅天然的风景画。瑶寨还有独特的习武传统,尤以瑶家女子拳、男子刀舞、棍舞最为精彩,此外“兰溪洗泥节”还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可以说,这里是最能真切感受传统瑶寨风土人情的地方。
勾蓝瑶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受朝廷招安后,为把守粤隘,依山势在关隘口建筑了9座石砌城门及石城墙。石城门上建有守夜楼(类似长城的烽火台),并布有警钟,有厚约2寸的实木城门板,早开晚闭,铁杆为栓。城门两翼筑有石墙,高二丈,宽丈余,至明嘉靖年间全部完成。全长约2000米,至今尚存近千米。
兰溪村水上和主要干道上还筑有许多遮风避雨的凉亭,称为风雨桥或廊桥,现存较完整的有6座。它们精致舒适、造型美观,有木凳或石凳供人们歇息,形成“水上有桥,桥上有亭,亭下有井,井旁是人家”的一道独特景观。
兰溪村处万山之中,古井之多堪称湘楚一绝。在兰溪,大小水井有100口以上;能供人畜饮用,而且还能养一片田地的,也不少于50口。其中蒲鲤井是兰溪的源头,位于上村古戏台旁,井深不见底。清水庵古井位于顶天宫社坛旁,古木苍天,水质清幽。
社坛文化在江永县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兰溪村有一座规模较大的顶天宫社坛,可惜大部分“鬼崽”(社公)在“破四旧”中被砸毁丢失,现存“鬼崽”近10尊,其中“社王像”是完整的,前额镌刻一楷书“王”字,身体侧面有“大明正德六年”的铭文。
兰溪村每姓都有祠堂,祠堂是宗族的圣殿。兰溪村现存祠堂13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黄氏宗祠,它又是兰溪村最繁华的商业区,祠堂侧面写有“财源万顷波涛”字样,是兰溪村的“王府井”。
又称何氏进士坊。兰溪村虽是瑶族村寨,但并不拒绝汉民族文明,曾设立过书院、书屋、文昌阁等教化场所,文风昌盛,人才辈出。据族谱记载,兰溪村曾出过8名进士。现存一座“让泉巷”牌坊,坊前有“碧涧鱼龙”之照壁。“让泉巷”距桥头凉亭10米远,坊内出了何文彬、何文彩两位进士,他们既在外面为过官,又在村内做过瑶长。并在让泉巷前凿有甘泉井眼,其泉水甘甜清洌,让予过往行人取水饮用。
G207→S325→兰溪瑶族乡→勾蓝瑶寨
勾蓝瑶寨有独特的习武传统,尤以瑶家女子拳、男子刀舞、棍舞最为精彩。除正常的节日外,逢诛鸟节、尝新节、洗泥节、中元节、盘王节等,每节必戏,每节必舞。在节日期间,勾蓝瑶胞或跳起大鼓舞,吹响芦笙,集体欢庆;或耍龙舞狮,走村串户,甚至请来本地戏班唱上三天三夜,这些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又叫“苦瓜节”,其本意是指瑶胞汉子们在春耕生产结束后,族人将人和牛身上的泥以及梨耙上的泥巴都洗干净,是勾蓝瑶在长期农耕生活和稻作习俗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歌舞、崇祀活动为载体,并包容并蓄着历史、宗教、民俗、艺术、体育等诸多文化内容的瑶族传统民间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