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栖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自元代商贾云集,蔚成大镇,明清时富甲一方,贵为“江南名镇”之首。塘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文人辈出,书香传世;塘栖,文物遗产众多,广济长桥、郭璞古井、乾隆御碑、栖溪讲舍碑、太史第弄、水南庙,默默向人们细述当年风采。
塘栖,人杰地灵,物产丰盛,枇杷名扬天下,丝绸香飘海外,自古就是贡品。塘栖是座古镇,同时也是一座新城,虽然历经岁月沧桑,失去了“三十六爿桥”、“七十二条半弄”的风貌,但是她的魂和根还在,并且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经济大潮中,她依然走在余杭区的前列。先后获全国千强镇、浙江省文明镇、浙江省综合实力百强乡镇、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卫生镇、杭州市经济发展乡镇、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国家枇杷原产地域保护之乡等荣誉称号,2010年底成为浙江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之一。
广济桥(又名碧天桥,通济桥),是古运河上大跨度的七孔石拱桥,桥长78.7米,面宽6.12米,顶宽5.2米,端设石阶八十,石栏素面,桥栏饰有卷云抱鼓石,又有望柱六十四,上刻覆莲,中孔跨径15.69米,顶拱镌有“弘治二年”字样。
广济桥始建年代不祥,已无从考证,据说桥建成于唐代宝历年间。到了明朝弘治年间,桥塌,百姓来往均靠摆渡,每逢风高浪急,总有人落水遇难。此时,宁波义士陈守清挺身而出,筹资建桥。因所需资金甚巨,故陈守清便搭乘便船至京城,以铁链束缚自身向来往官民募捐。此事惊动了官府,太后、太子纷纷助金赐银,朝廷命官也纷纷解囊,使陈守清募得巨款,历时九年,终于建成了这座七拱长桥,时为元年1498年。
何思敬纪念馆位于圆满路停车场东侧,由民国时期的何氏旧宅改建而成,是塘栖第一所红色文化名人纪念馆。展馆面积约200平方米,分3大板块、7个单元,陈列和收藏何思敬生前影像资料、手稿等实物资料,全面展示了何思敬求学探索、为党奋斗、严谨博学的一生。
乾隆御碑位于水北街原杭州水利通判厅(添设府)内。至民国初,府址被毁,而碑尚存,由崇裕丝厂首任厂长卢锦江建卢宅内时,将碑砌入墙内,幸以保存下来。
乾隆御碑通高5.45米,其中碑额高1米,宽1.5米,额上刻有双龙戏珠的浮雕;碑高3.35米,宽1.4米,厚0.5米;须弥座出土高1.1米,宽1.8米,厚0.8米。碑正文429字,款10字,碑文四周镌有云龙纹。其内容为乾隆十六年(1751),弘历帝南巡,查得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皇粮情况,苏皖两省积欠额巨,而浙江省未予拖欠,为表彰浙江省,特免去地丁钱粮30万两,将“圣谕”刻于石碑,晓谕官民。
郭璞井,在广济桥南之西石塘,距桥堍10米,内由条石铺叠而成,井口覆有圆石。坊间传云郭璞某年路过塘栖,恰逢大旱,为拯饥救溺,他利用所学阴阳风水之理,探勘方位,遂选址于运河南岸东庑三郎祠庙前之空地,打通水井,连接地下水脉,水位竟高于塘河水位约6尺,井水甘醇,百姓感恩不已,故以郭璞井名之,永矢弗谖。
谷仓博物馆坐落于水北街御碑公园西南角,为下沉式建筑,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是国内一座以谷仓为主题的全代史博物馆。博物馆通过挖掘运河漕运文化和谷仓之间的关系以及谷仓和农业起源、文明诞生、城市兴起、人类战争与和平的关系,阐述谷仓在人类生存与文化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利用农耕文化和仓储文化元素,营造兼具传统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休闲场所。
位于水南街,馆内集中展示了京杭大运河的概况、江南运河杭州段基本情况,讲述塘栖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繁荣的历史变迁。同时,展馆从广济桥基本情况、广济桥历史沿革及修缮、文化价值、科学构造、技术原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京杭大运河上的七孔石拱桥。二楼为塘栖镇城市规划馆,总面积为640平方米,分为序厅、领导关怀、历史沿革、现代发展、未来前瞻四个展区。
展馆以“新时代、新愿景、新视角”为主题,依托现代多媒体技术,展示塘栖的传统文化与新城活力,全方位演绎了塘栖古镇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位于水北街的西端,由两幢明清风格的二层旧宅构成,占地面积765.56平方米,分为“方志·源流”、“方志·舆地”、“方志·人文”、“方志·山水”、“方志·物产”、“现代志书”6个展厅,以余杭历代丰富的地方志为史料基础,通过文字、画面、多媒体影像以及实物等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向参观者介绍余杭的人文自然风貌。
K342路:大关北(欧尚超市)6:00-19:00——塘栖6:00-19:30
350路:焦家村公交中心站5:00-19:00——塘栖5:30-18:30
K786路:临平高铁站6:00-19:30——塘栖6:00-19:30
K319路:临平北5:15-21:30——塘栖5:15-21:30
K432路:市公交集团6:40-19:40——塘栖5:30-18:30
1、沿上塘路北上——石祥路——拱康路——康桥路——塘康路——09省道——塘栖
2、上塘高架北上——杭宁高速——良渚(仁和)出口——09省道——塘栖
3、上塘高架北上——申嘉湖杭高速——塘栖出口——09省道——塘栖
4、杭州古墩路——东西大道——09省道——塘栖
5、滨江、萧山——秋石高架——秋石北路——09省道——塘栖
武林门码头开航,经由京杭大运河至塘栖,游览结束后上船返回武林门码头。(全程约8小时:船上约5小时、岸上约3小时)
细沙羊尾系塘栖一带传统之名菜,因其形似羊尾而得名。色泽金黄,体形丰腴,脆中带软,郁香鲜甜,为酒席常备之佳肴。制作以猪板油,细沙为主料,先将板油外膜剥除,用刀批薄,切成长方片;再摊平板油,中间放一条小手指粗的细沙,卷成长方条形,切成小段,用手一只只搓圆,另取鸡蛋清,放入汤盆内用筷打至现出雪白细泡沫后,加上干淀粉,拌匀,成泡糊状。然后,将细沙圆球放入蛋糊中,再把沾满蛋糊的圆球一只只取出,投入旺火油锅内,边投边用筷拨转,待色呈浅黄、体胖、结亮后捞出待凉,继续加温油锅,待烧至七成熟时.将捞出的细纱圆球再次投入锅里,不断上下翻动,炸成金黄色,壳脆捞起,装盆,撒上白糖,即成。
粢毛肉圆是塘栖名菜之一,是历来塘栖人正月里待客人、办酒席必不可少的一道传统菜。其肉质柔软,鲜美可口,糯米,色润透明如珠,既可作菜肴,又可当点心,糯而不腻,老幼咸宜。制作以鲜肉、糯米为主,先将四与一之比的精肉与肥肉斩成肉茸,再把糯米淘净,用温水浸泡3小时,后捞出、沥干,取一半上笼蒸熟,然后,把蒸熟的糯米饭和肉茸、味精、精盐、葱、姜末、酒、湿淀粉,加少许水,一起调匀,用手握成比乒乓球略大的肉圆子,逐个放入盛有糯米的筛子内滚动,使其表面全部沾满糯米,然后,整齐地放入蒸笼里,在沸水锅上蒸十余分钟,待糯米蒸熟并如珍珠样一粒粒竖起后,取出装盆即成。
米塑是塘栖独有的民俗工艺,以煮熟的米粉团为原料,采取揉、捏、掐、刻、扮等手法,用多种色彩精制成人物、龙凤、花鸟、走兽等工艺品。
板鸭又名塘栖熏鸭,是塘栖镇的著名特产,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制作历史。此品选料讲究,制作精细,工艺严格。须用饲养期九十天左右、重约四斤的苏种活鸭。这种鸭,肉嫩骨脆,是加工熏鸭的上乘原料。制作时,经宰杀、开膛、浸泡、擦盐、整形、上撑、熏烤、清煮、散热、拆撑、擦油等十多道工序,整个加工过程除用适量食盐外,不添加任何作料,突出了成品的清香鲜美特点。
汇昌粽是一种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传统食品,出自于塘栖的“百年汇昌”号,故名。汇昌粽区别于嘉兴粽与湖州粽,在外形、扎法上自成风格。主要特点是五花肉、绍兴酒、杜糯米、青竹叶、土灶头、铁锅子、老汤煮。除了包扎方式以外,汇昌粽蒸煮上也有独特手法,要求时间特别长,强调“千滚不如一闷”。
1、塘栖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一日游: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线,听看赏立体式体验。
塘栖段:广济桥、郭璞井——清水丝绵(体验非遗文化)——听说书(评元茶馆)——百年老店特产采购——水北粮站——乾隆御碑——过便桥——广济桥
2、塘栖文化展馆之旅:
涵盖景区各个文化展馆,是探访塘栖民宿和运河风情的最佳路线。
塘栖段:圆满路停车场——何思敬纪念馆——运河遗产塘栖广济桥展示厅——水南廊檐街——过便桥——运河谷仓博物馆——余杭方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