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老外滩” 坐落于宁波市核心区域——三江口北岸,东临甬江,西接人民路,南依甬江大桥,北接轮船码头,占地面积近49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0000平方米,是目前浙江省省唯一现存的能反映中国近代港口文化的外滩,是百年宁波的重要见证地,也是宁波精心打造的第五张城市名片(宁波帮、宁波港、宁波景、宁波装)。老外滩融东西方建筑文化之美,以新兴的BlockS商业街区概念集中打造一个集购物、美食、娱乐、旅游、居住为一体的特色区域,塑造宁波城市时尚地标。
老外滩于1844年开埠。唐宋以来就是最繁华的港口之一,也是著名宁波帮的发祥地。它曾是“五口通商”中最早的对外开埠区,比上海外滩还早20年。宁波老外滩,通过保存历史建筑和街区风貌,植入新都市文化,将厚重的历史与发展的愿望完美结合在一起。由文物、旧、渐旧、新的建筑物构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见证和载体,着意打造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韵味。如今的老外滩骨子里透出现代意味,是一个集吃、住、玩、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时尚消费中心。
杭州有新西湖,上海有新天地,宁波有老外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的老外滩面积,囊括个性消费的所有功能,包括城建展馆、国际酒店、世界美食、城市公寓、行业会馆、生活天地,一举成为宁波最顶级的社交平台,一个高档次、多元化的商业街区。
沿着江边,外国领事馆、天主教堂、银行、轮船码头等建筑一字排开,几乎记录了宁波开埠的整段历史。这些建筑,至少有100多年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文物建筑有:英国领事馆、巡捕房、侵华日军水上司令部、浙海关、天主教堂、江北耶稣圣教堂、宁波邮政局、通商银行等,还有一些民房,如老字号商铺“宏昌源号”、中西合璧的商人私宅“严氏山庄”、“朱宅”等建筑,这些建筑具有浓郁的欧陆风格。与中国传统民居形成鲜明对比。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扶持,宁波老外滩逐步成为中心城区的高档休闲旅游娱乐区域。
宁波美术馆是宁波市文联所属的全民事业单位,建筑面积23100平方米,拥有大小展厅11个共5300多平方米,展线1600多米,艺术品收藏库1500平方米,另设有学术报告厅、多媒体演示厅、艺术家创作室、艺术资料库、艺术沙龙、培训中心、画廊等,是集收藏保管、阵列展览、学术研究、内外交流、艺术创作的综合性美术馆。
王宅位于二横街20号,是商人、书画收藏家王德溶的私宅。因祖籍镇海石门,故宅曰“石门山馆”。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物,整体布局采用传统的三合院型,正立面具有典型的浙东民居风格,而山墙则为西洋的硬山出山式。庭院天井、西洋窗花、朱漆镂门、青砖铺地,内屋大厅、厅堂、回廊铺图案精美、别具一格的艺术细节点化,有着明显的划时代特征,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门厅的玻璃,这一玻璃是王德溶从德国购买,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依然保留着当时的风采。
景区内现保留下了很完整的石库门,西式雕花工艺精致,石库门与传统宁波民居的结合使得中西文化碰撞在此以新的形式赋于了新的含义。之所以称之为“石库门”,是因为这些建筑的外门一般用石料作门框,其中包含了这个宅子尊贵的意思。这些住宅主人虽然接触西方建筑文化较早,但在其思想中中国传统文化仍起主导作用,其建筑主体仍具浓厚的江南传统民居特征,但布局参照了西方联排式,因此一开始就带有中西合璧色彩。宁波人喜用本地鄞县梅雨红石作门框,配上黑漆厚重的木门和一副铜环,形成宁波石库门典型特征。在这一石库门建筑群中,有原三北轮埠公司的旧址,三北轮埠公司为宁波帮著名人物—— 虞洽卿所创办。
江北巡捕房是一幢中西合璧的楼房,五层砖混结构,平面为三开间,二层沿街有通长的露台,同时作为一层入口的雨蓬.露台的悬挑梁呈卷涡型,造型优美,同时也符合力学原理,立面风格简洁,立式长方形窗有立体窗套,二层以上有装饰壁柱,柱头为科林斯式,女儿墙为透空栏杆式,瓶式立柱。
1877年6月英国商人约翰史怀雅在宁波成立太古洋行的分行,设太古码头于江北岸,公司落址外滩,这是第一家进入宁波外滩的洋商企业,其公司在宁波经营糖业、船舶、保险等业务达50余年,其西式建筑框架至今依然硬朗。至1884年时,江北岸外滩已有洋行24家。在此期间,一批当时中国的航运、贸易、金融企业也先后进驻。
乘地铁1号线至东门口(天一广场)站,沿江厦街往北过江即是,步行约1公里。或乘公交1路、19路、20路、331路、370路、370路夜间至老外滩站下车即是。
江北天主教堂--断壁--通商银行--严氏山庄--江北巡捕房--宏昌源--石库门建筑群--和德坊、和泰坊--王宅--宁绍轮船公司旧址--李宅--朱宅--宁波城市展览馆--轮船码头--宁波美术馆--太古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