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始善终(拼音:shàn shǐ shàn zhō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庄子及其后学《庄子·大宗师》。
善始善终指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处理事情从开始到结束都很圆满。联合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先秦·庄子及其后学《庄子·大宗师》:“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善夭善老,善始善终。”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赞》:“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善始善终”。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为西汉初年的重要谋臣、丞相陈平写完了《陈丞相世家》这篇传记后,曾经感叹地说:“丞相陈平年轻的时候,本来是崇尚黄帝、老子的学说的,但当时他的志向就已经很远大了。后来虽然也曾傍徨徘徊于楚(项羽)、魏(魏王魏咎)之间,最后终于归附了汉高祖刘邦。后来,他经常出奇计,排除祸患,解救国家的危难。到了吕后时,虽经许多变故,然而陈平竟自免于祸,保持荣誉,被称为贤良的丞相,这不是善始善终吗?没有很高的智慧和谋略谁能这样呢?”
陈平,是秦末阳武(今河南原阳县东南)人。他年轻的时候,长得身材高大,仪表堂堂,家里虽穷,但喜爱读书,和哥哥陈伯在一起生活。陈伯在家种地,支持陈平外出求学,嫂子却嫉恨陈平不在家里从事生产劳动,抱怨地说:“有这样的叔叔,还不如没有。”陈伯一生气,就把妻子赶走了。
陈胜在大泽乡起兵反秦在陈县称王以后,派遣周市平定了战国时魏国那块地方,就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在此以前就投奔了魏咎,被任为太仆。但陈平的许多建议魏王都不采纳,陈平便离开魏王归从项羽。终因项羽不能用人,曾因功封为信武君的陈平,又挂印逃离了项羽,而归附了刘邦。陈平终于成了刘邦身边一个足智多谋的助手。在楚汉战争时期,他用反间计,离间了项羽和范增;建议刘邦权且封立韩信,调动韩信为灭项羽出力;说服刘邦广泛吸收并大胆任用有利于争夺天下的各方面人士。在汉初刘邦被匈奴围困在平城的关键时刻,又是陈平出奇谋才得脱离险境。刘邦去世后,吕后专权;吕后去世后,诸吕阴谋篡权作乱,陈平又和周勃等人一起诛灭了吕党,平息了内乱。刘邦之后,陈平历任惠帝、吕后、文帝三朝丞相,朝中接连出现的各种情况,陈平都灵活地应付、平安地过来了。纵观陈平的一生,所以司马迁说他是善始善终。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着对于自己未来美好的设想和计划,有毅力的人选择坚持,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即使到最后关头也毫不放松,然后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有的人开始时稳扎稳打,到后面就松懈了,失去了斗志,甚至是半途而废,重新选择另一场计划。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因为他们一生都在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却没有善始善终的完成计划。
善始善终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它可以让人以极大的耐心去处理平常的各种事情;以坚定的决心去对待挡在自己面前的困难,以坚定的信心去迎接外界的挑战,攀登人生一个又一个的高峰。所以无论是做事亦或者做人,都应该坚持自我,善始善终。
“善始善终”指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处理事情从开始到结束都很圆满。联合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韩暨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楚国先贤传》:“今司徒知命,遗言恤民,必欲崇约,可谓善始令终者也。”
唐·杨炯《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公虽勋参缔搆,位总班条,金友玉昆,良田广宅,而能吐食下士,倒屣迎宾,无笑客之美人,有拜宾之童隶,策名委质,善始令终。”
唐·陈子昂《申宗人冤狱书》:“岂非圣主之恩,仁君之惠,有礼有训,善始善终哉?”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五:“不如早达时务,善始善终,全了恩人生前一段美意。”
宋·宋祁《杨太尉行状》:“历事三朝,践扬二府。名遂身退,善始令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