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虎归山(拼音:fàng hǔ guī shā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
“放虎归山”的原义是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补语。
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西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经过赤壁大战,曹操大败而回,刘备的实力得到空前增强,但还不够好。刘备和孙权都把眼睛盯住四川,因为那里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足可以成就一番大业。但是,曹操早就想统一中原, 便牵制住了孙权的力量。刘备、孙权一时都无法对四川下手。公元211年,曹操进攻汉中,张鲁降曹,益州刘璋形势危急。这时,刘璋集团内部争权夺利,分崩离析。刘璋深怕曹操进攻四川,心想,不如请刘备来帮助自己,共同抵御曹操,于是就派法正去迎接刘备。但他手下的谋士刘巴规劝他:“刘备是个英雄,如果让他入蜀必然会危害到您的利益。因此,您不能让他人蜀。”刘璋不听他的劝告,仍派法正前往。刘备得讯,喜不自胜,正中下怀,这不正是他进军四川的大好时机吗。他派关羽留守荆州,亲自率步卒万人进入益州。这时,刘巴又劝刘璋说:“如果您让刘备去讨伐张鲁,那无异于放虎归山。”但刘璋仍然没有听从他的规劝,推举刘备为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刘备也推举刘璋为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刘璋自以为与刘备相安无事,可以高枕无忧了。
一日,刘备接到荆州来信,说曹操兴兵攻打孙权。刘备请刘璋派一万精兵及军粮前去助战。刘璋怕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只同意派四千老兵出川。刘备正想找个出兵的借口,就乘机大骂刘璋:“我为你抵御曹操,你却吝惜钱财,我怎能和你这种人成就大业。”于是向刘璋宣战,乘胜直取成都,完成了占领四川的计划。至此,刘备扩充了实力,占据了四川,为蜀国的基业打下了基础。
刘璋不采纳刘巴的建议,请刘备来帮助自己,从而成就了刘备直取成都,扩充了实力。古人认为将已捕捉到的老虎放回山林是危险的,因为老虎逃脱后会重新伤害人畜。不能放虎归山,同样不能放纵错误。人们要坚决改正错误,对错误不能有一丝姑息和纵容,否则,总有一天它会害了自己。
“放虎归山”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补语;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明·朱有炖《义勇辞金》楔子:“倘若一朝走了,便如放虎归山,纵龙归海,是自遗害也!”
清·钱彩《说岳全传》:“倘他逃走了去,岂不是放虎归山?”
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四五:“放虎归山,异日悔之晚矣!”